在北盤江貞豐段南岸鯤鵬山壁下,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古寨,憑借著北盤江大峽谷的壯麗風光,和集峰林、溶巖、瀑佈為一體的鄉村山水田園景觀,以及濃鬱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寨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成為閃耀在北盤江大峽谷裡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便是貞豐縣平街鄉的花江佈依古寨。
花江佈依古寨 劉偉 攝
古寨位於北盤江貞豐段南岸,與關嶺縣花江鎮隔江相望,共有102戶434人,是一個佈依文化底蘊深厚和佈依風情古樸濃鬱的寨子,曾為滇黔交通要道之一。
古寨背後被一片稱為鵝翅膀的大山所環抱,古寨前是奔騰而過的北盤江,從鵝翅膀山流下的兩股清泉,呈“八” 字分別從古寨兩頭流經傢傢戶戶門前,轉而流向北盤江,為古樸自然的山寨增添許多靈氣。
花江佈依寨旁水清岸綠
花江佈依寨景區一帶沿岸山崖聳峙,飛瀑羅列,清流疊翠,草木叢生,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山中常有墨葉猴、野山羊、穿山甲、獐子、黑山羊等野生珍稀動物出沒,堪稱雄、奇、險、峻。
北盤江大峽谷
離古寨3公裡處的北盤江上有一險要關隘——花江鐵索橋,中央紅軍進入黔西南時,為瞭切斷敵軍的聯系,掩護主力部隊渡江,紅三軍團十一團政委張愛萍率該團二、三營,於1935年4月16日搶渡壩草渡口後,迅速向平街進軍,4月17日占領平街,4月18日第二營迅速向鐵索橋進發,在距橋5裡地的北盤江與敵遭遇,紅軍利用居高臨下之勢,封鎖鐵索橋,從而使主力部隊順利渡過北盤江,繼續向西行進。如今,在小花江佈依古寨中的紅軍長征過平街陳列室裡,記載著許多紅軍幫助當地群眾、當地群眾支持紅軍的動人故事。
1984年,未修繕的花江鐵索橋 肖建國 攝
村民鄭登富、梁學昌口述:紅軍到達平街,根據群眾反映,燒掉瞭地主從貧農手中欺詐得來的田地契約等。紅軍在平街宿營時,在犀牛洞、營盤等處駐紮,部分紅軍住在林澤安、李吉安、高興華、李德安、何奶箐等村民傢。紅軍殺豬煮吃,遇到村民就熱情地喊“來洽肉,洽肉(洽是當地吃的意思)”。
村民周開貴口述:紅軍請我帶路去平街,我很樂意就接受瞭。紅軍說“槍響,莫怕,臥倒就沒事瞭!”帶到後,我在返回路上還遇到瞭紅軍大部隊,村民張文科在傢裡幫紅軍煮飯。
……
崖壁下的花江村
80多年過去,紅軍在花江留下的戰鬥足跡、和當地群眾魚水情深的故事,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紅軍長征經過時撒播下的革命思想種子,在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黔西南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寶貴精神財富。
歷經歲月的滄桑,花江佈依寨的歷史文化底蘊越發濃厚。“飛虹鎖天”鐵索橋在清光緒年間多次復修,地易三址,三建兩毀之後,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由安義鎮總兵蔣宗漢會同濟公鹽號籌款捐資倡建,歷時6年之久,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建成。整座鐵索橋由14根粗大的鐵鏈串綴而成,每根由262個環鏈組成。橋全長71米,寬2.9米,上鋪數百塊大枋作為橋面。
航拍重建的花江鐵索橋
隨著董箐電站下閘蓄水,一江激流變成瞭萬頃碧波。小花江碼頭建成投用後,鐵索橋在保護古跡的原則下,於2012年在其上遊300米處復建鐵索橋,設計為現代工藝索橋結構,鍍鋅鋼絲繩,原承載鐵鏈作為文物置於橋面兩側,每側各4根,橋長116米,橋面寬2.4米。
董箐電站修建後重建的花江鐵索橋
在清光緒年間修建鐵索橋過程中,匠師們即在橋南古驛道旁天然崖壁上摩崖雕琢“普陀真境”和“蔣炳堂行樂圖”等大型摩巖石刻、巖壁畫。古時過往文人墨客在沿岸崖壁上留下“飛虹鎖天”“功成不朽”“萬緣橋”“屹染大觀”“七馬圖”等印跡清晰可見,共同組成瞭花江摩崖石刻景觀。
摩崖石刻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在摩崖石刻群下面,綿延16公裡的花江茶馬古道橫亙在北盤江沿岸,它曾有“使者僧侶相望於道,商旅仕宦不絕於途”的繁華歷史,如今茶馬古道保存完整。
茶馬古道
在現代旅遊的不斷開發和發展中,古寨佈依文化保存完整,民族風情濃鬱。“佈依古調”“小八音古調”“銅鼓舞”“古法織佈”“佈依嫁娶”等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得到瞭較好的保護和傳承。千年古榕挺拔於寨中,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和大年三十,村民在寨老的帶領下到古榕下祭祀,祈求來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因佈依風俗得到較好傳承,花江佈依寨相繼獲得瞭“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等眾多殊榮。
在千年古榕樹下表演“小八音古調” 朱明輝攝
目前,花江佈依寨充分利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流水引進每傢每戶房前屋後,全力打造小橋流水人傢的田園風光。結合古寨特色風格,運用鄉土材料,就地取材,請寨中能工巧匠打造具有特色的田園建築集群。聚焦鄉村個性特色,利用天然青杠林森林資源,建設林蔭小道,全力打造寨內水園、房前庭園、屋後菜園、山上果園的田園生活。
新修建的小花江景區路
如今的花江佈依古寨,已建成農村生產生活污水處理體系,景區環境衛生水平進一步提升,完成瞭民居改造工程,形成瞭特色佈依民族建築風格。同時,建成瞭遊客服務中心,成立花江村旅遊服務公司,旅遊服務和保障功能得到逐步完善。在“保護與發展並重”原則下,花江佈依古寨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成為黔西南一張亮麗名片。(文/圖 黔西南日報融媒體記者 文國坤 桂松)
來源:中國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