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亞林

2021年8月4日下午5:30,我與雷力、周強自三原城隍廟、正誼書院考察完畢到達華陰市。吃過晚飯,到達西嶽廟廣場,高溫已在傍晚涼風中退去,站在廣場中央石階上瞻攬瞭氣勢恢宏的西嶽廟全景。其金碧輝煌的屋頂,盤龍樣的千年古柏,高大的宮墻,雕刻精美的磚木翹簷,一派皇傢氣象,讓這座古老的城市更添瞭幾分神秘的色彩。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西嶽廟

第二天清早,吃過早飯,雷力便帶我來到嶽廟中學傢屬院,見到早已聯系好的賀宜芳老師。交談中得知賀老師老傢藍田人,賀老師是教政治的,也是當地文史研究學者,平日所撰文章多見報端,尤其所撰"太華山史王弘撰事跡考"為學人稱贊。其曾祖父還是牛兆濂的學生。因此自小便受祖父,父親影響,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八十年代考入省城一所大學,其刻苦力學,令人側目也。

賀老師談到王弘撰,講到王弘撰28歲離開南京,回歸故裡,就住在不遠處的廟前村(原村名叫"潛邨"也叫"潛邨堡")。她曾多次前往該村考察過,還有雲臺觀、朱子祠等處遺跡考察,才撰寫瞭《華陰名士王弘撰》一文。賀老師告訴我們廟前村有位姓潘的老師研究王弘撰,曾經有過接觸,他瞭解的情況會更多一些。賀老師便通過朋友聯系到瞭潘老師。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廟前村

如約在廟前村村口見到瞭潘老師,約70歲左右的潘老師,大高個兒,戴個眼鏡,滿頭銀發,非常熱情好客。他帶著我們去瞭他傢,告訴我們他們的傢就和王弘撰一個村。從小也是聽著王弘撰的故事長大的。他的兩位弟兄都是文史愛好者,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耕讀傳傢,敬兄愛弟,在當地頗有鄉譽。尤其是哥哥潘華斌的研究最有影響。於是潘老師聯系到他的兩位弟兄。

據其兄潘華斌先生講,康熙丙午(1666)年,開始修建城堡,會同村中黨、李、陳、潘、石、藺多傢大族共同商議,精心規劃,為全村百姓建造一個即可防禦,又能生活的城堡,確保鄉親們安居樂業。而這個大工程的倡議者,便是一代鴻儒王弘撰。此次修建城堡是因為關中大地震之後,一片廢墟,百廢待興,死傷百姓不計其數,人們在傷痛之中恢復傢園,繼續艱難的生活。此時的大儒王弘撰,回歸故裡,傢徒四壁,和鄉親們一同共建傢園,耕讀為業。

此次修建城堡是在原址上加寬加厚,規劃的城門分南門,北門,東門。南門和北門為正門,均按兩層建築。底層為大型石條做石階,門扇用三寸厚的松柏木做成,周圍用鐵條緊扣,內側兩邊城墻留小洞,以做看守城門之用。南門大城洞寬約七、八尺,能通軲轆車用。北門大城洞寬約六、七尺。東門稍小,砌築為一層。整個城堡有城池,城墻,瞭望臺,而且早晚規定時間開關城門。這樣即確保瞭鄉親們的安全,又保護瞭大傢的財產。

幾個月後一座新的城堡拔地而起,老百姓的心裡終於在從傷痛之後有瞭一份喜悅。王弘撰分別為兩座城樓題寫瞭匾額,南門題"挹暉"二字,上款為:康熙丙午春,下款為:山史王弘撰書。北門匾額題"潛邨"二字,上款為:康熙丙午春,下款為:山史王弘撰書。此兩塊匾均為青石鐫刻,是王弘撰書法中不多見的楷書字體。碑身高約35厘米,寬約75厘米,厚約10厘米。

據潘老師講:"潛邨"的城堡在華夏大地上屹立瞭300多年之久,經歷見證瞭歷史更迭,哺育瞭潛邨多少代子子孫孫生生不息,艱苦卓絕。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還是難逃一劫,在一群紅衛兵的打雜搶聲中消失。

潘老師嘆氣聲中,略有興致的講到:難能可貴的是王弘撰後人千方百計保存下來瞭其中"挹暉"二字的石匾額。為全村的後世子孫留下瞭一個永久的念想。

我們聽完三位潘老師對潛邨前世今生的講述。三弟潘建斌先生拿出潘氏兄弟為其祖父、父親出版的"酵楔堂文集"。潘老師說這是我們兄弟把祖父、父親留下的文稿整理結集,意為傳承傢風傢訓。把祖輩們艱苦樸素,勤儉持傢的優良傳統傳至後代,希望子孫借鑒傳承。我們拿著這本書,感覺手裡沉甸甸的,這就是中國傢庭的文化傳承和傢風傳承。隨後我們和三位潘老師在二弟潘建斌先生傢門口合影留念,記錄下這難忘的歷史時刻。三位潘氏兄弟禮貌的一直送我們到巷子口,頻頻招手中,我們更加體會到瞭其優良傢風,必將源遠流長。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與潘氏兄弟及賀宜芳老師合影

我們走出村口,幾顆大槐樹下有2個直徑3米的老碾盤,還有許多石條,仔細辨認石條上刻有文字,就是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辨認瞭。我拍瞭幾張照片,以做資料。我想這些石條及碾盤寂寞的躺在村口,時刻訴說著這個古老村堡的故事,後世子孫也一定會把這裡的故事,以及大儒王弘撰先生一起告訴給他們的子孫後代。我和賀宜芳老師,雷力,周強都拿出瞭手機將這個村子拍照留念。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村口的老碾盤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石柱

最後賀宜芳老師帶我們去市區瞻仰瞭王弘撰雕像,此雕像為銅築王弘撰立像,手持書卷,神態自若,一派儒士風范。像高約1米7左右,身旁鑄有一太湖石,豎立身旁。賀老師談到,幾年前就是這座雕像引起瞭她的註意,才開始研究王弘撰。華陰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名士大儒,不能使先生的大名淹沒於歷史,一定要搜集資料考察研究,將王弘撰故事學問傳之後世。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王弘撰立像

下午3:00雷力帶我和周強參觀瞭西嶽廟。雄偉壯觀的殿宇紅墻,雕龍畫柱的石牌坊,還有高大的歷代禦題古碑。每一座房,每一塊碑都在訴說著這裡的故事。最壯觀的還屬最後的"萬壽閣",氣勢恢宏、富麗堂皇,以石階而上,分三層而建,兩邊連接整個嶽廟城墻。站在"萬壽閣"最高處,瞭望整座西嶽廟,盡收眼底,其規模可謂壯哉、大哉!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萬壽閣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西嶽廟俯瞰圖

在大殿旁邊有一片古碑,又稱"小碑林"。在烈日下顧不得去擦拭如雨的汗水,一一讀看碑上的文字,一回身發現瞭"王弘撰書丹"的一塊大碑。此碑高約2米左右,寬50厘米,厚15厘米,單面刻字,行草書。就是年代久遠,無法辨認其碑名。最後隻能拍照保存,以待日後再考證。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嶽廟小碑林

這就是我們華陰之行的全部考察過程。此次考察使我對王弘撰故事遺跡有瞭進一步的瞭解,尤其晚年回歸故裡,建設村堡、築"獨鶴亭"、讀書會友,直至去世。先生的儒者之風、學行品德、絕世才華、豐碩著作為傢鄉和華夏大地留下瞭寶貴的財富。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王弘撰畫像

王弘撰(1622-1702),又叫宏撰,字文修、一字無異,號太華山史,晚號山翁,又稱麗農老人、天山丈人。陜西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二年壬戌(1622)年八月十六日,卒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一年壬戌(1702)春,享年八十一歲。他一生博學多才,天資聰穎,喜好交遊,有"博物君子"之譽。在陜西與"關中三李"(李顒、李柏、李因篤)齊名,當時學界稱"四夫子"。王弘撰的主要著作主要有:《周易筮述》八卷,《周易圖說述》四卷,《正學隅見述》一卷,《山志》十二卷,《砥齋集》十二卷,《北行日札》一卷,《西歸日札》一卷和《待庵日札》一卷,今俱傳於世。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聽雪軒藏王弘撰砥齋提拔古籍

王弘撰的祖父就以讀書傳傢,奉學篤行,名播鄉裡。其父名之良(字虞卿,又字鄰華),早年就遊學於溫恭毅、馮恭定(即明關中大儒馮從吾的門生)。其為學"宗考亭";不事表露,為德於鄉,人無間言。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醜進士,官至虔州南贛巡撫,明朝南京兵部左侍郎。

王弘撰兄弟六人,其長兄宏學,天資純粹,篤學踐履。曾隨父遊學於馮從吾之門,故通濂、洛、關、閩諸學,信守二程。自李自成攻陷長安,遂隱居不仕,博覽經史,累年不懈著有《孔時圖》、《達天說》、《九章》、《石渠圖文集》;次兄宏期,生平不詳。三兄宏嘉,品正學粹,工詩著文、兼善書畫,山居讀書,終身不出,人稱"雲隱先生"。著有《信古齋文集》、《太華存稿》;四兄宏賜,號酒臣,喜集古籍善本,對舉業卻不為動,也有為國建功之志,遭甲申之變,遂廢。宏(弘)撰排行第五,曾過繼給叔父;六弟宏輝,號允塞。宏撰字少與宏學,宏嘉互為師友。其中與宏嘉感情最深,並受其影響也最大,尤其在學業及詩、書、畫方面。王弘撰娶楊氏,生二子二女。長子宜輔,曾任海州同知。次子宜輯,1664年補博士弟子員,曾任新城縣令。

王弘撰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尤其在金石書畫方面成就非常突出,這也為他後來來的社會廣泛交遊,名揚海內提供瞭必要的條件,在當時他的書法藝術就名播藝林瞭。當然這與他和學林士子的交往是分不開的,尤其與顧亭林、關中三李(李顒、李柏、李因篤)等儒士的往來。當時關中碑非李則宏撰,而宏撰之書法故尤多於三李。此外,他在理學、易學、史學、詩歌、古文創作等方面也有較多的造詣,梁啟超先生贊他"浩經學,熟於掌故",當時即有"博物君子"之稱,顧炎武對王弘撰學術、才識、治學態度、做人原則給予瞭很高的評價,稱其為"關中聲氣之領袖"。

宏撰之父王之良因曾隨關中大儒馮從吾學,具有關學學人之精神特征。為官清正廉明,好學篤行,對宏撰影響深遠。十三歲的他隨父京居,開始便研讀《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口念心記,手抄筆錄,刻苦勤奮。十七歲又隨父親赴虔州任,除瞭學習詩文,這時父親又特意請鄰華公授以《左氏春秋》外,還復請臨川周師教讀,這為他以後研究金石小學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王弘撰邸齋集稱:

予幼侍先大人京師,少知讀書。大人以漢文三百篇授予,予受而讀之,無間寒暑,三年成誦,不失一字。

由此可知,他青少年時期隨侍父親左右,京師三年,南贛五年多,在父親的直接影響與教誨下讀書異常勤奮。在他二十一歲時,曾打算作"法戒録"一部,借鑒宋司馬光修《資治通鑒》的方法,期望達到"不言堯舜而求堯舜之實的目的。他認為隻要統治者按此法行事即可達到天下大治,表明他遠大的政治抱負與報國熱情。

崇禎十六年(1643),其父自南贛擢南京兵部侍郎,歿於途中,自此他返回故裡陜西華陰。十月,李自成率部轉戰關中,明王朝的政權搖搖欲墜,由於時局的混亂,加之李自成所帶兵卒向縉紳富戶拷索金帛,王弘撰挺身而出,入營與農民軍談判,才免遭族人遇害。很快明王室政權被推翻,他與族人親戚帶著母親逃難於"穹崖邃谷之中,以延旦夕",如此生活達七八年之久。當然,他貴公子式的生活一去不復,他和族人陷入國破傢亡的離亂生活之中。

關學學人遺跡尋蹤——赴華陰考察清初大儒王弘撰故裡記

西嶽華山

在此期間24歲的他結識瞭李因篤(1631-1692),他對李因篤的人品、學識極為推崇,稱其:

著述日富,叩其所著,如海涵地負。而敦尚義氣,鑒拔人倫,有倜儻非常之概。

自此,兩人建立瞭一生的深厚友誼。及明宗室"青門七子"中的朱子鬥,王弘撰與朱子鬥相交甚密,此時朱子鬥也是落難王孫,其情形甚至不如尋常百姓,宏撰不避嫌疑,與其談天說地,共話傢仇國恨,情投意合,表現出他對明室的眷戀和不二情操。

清順治七年(1650年),這是王弘撰結束瞭漂泊不定的離亂生活,開始遊歷於吳、越之間。他廣泛結交東南士人遺民,不問時事,詩酒唱酬,過著放浪形骸的名士生活,直到清康熙九年(1607年)為止。

據山志初集卷元:

紀遊條記,憶辛卯春,予始遊吳門,所與交者陸履長,姚文初,王耑初,周子佩,子傑、顧雲美、朱彥兼、沈古乘、葉聖野、胡雪公、鄒鶴引諸君。時薑如須、張草臣皆病甚,亦為予強起。同寓虎丘者,則吳梅村、陳階六,韓聖秋也。

尤其是,江南士人名流對其格外看重,使其聲名遠播。這時宏撰剛年過三十,他形式上詩灑唱酬,遊歷江南,實際是借此以排泄亡國之愁。

後來,時局基本安定,王弘撰又回到日思夜想的關中、自己的傢鄉華陰,友人送其仙鶴一雙。王弘撰築小亭以居之,名曰"獨鶴亭",此處成瞭文人雅士遺民聚會的場所,與其交往名士如:王士禎、李因篤、李楷、汪琬等常聚於此。他們之間煮酒賦詩為文作畫,相互唱酬答賀,一時名噪關中,影響頗大。

在這些年中,王弘撰的書畫藝術水平得到瞭很大的提升,為他成為書畫名傢奠定瞭基礎。好友王士禎作:

為王山史獨鶴亭"曰:園林華山下,水石遠人間,獨鶴來江海,蕭然相對閑。博臺殘雪散,仙掌片雲還。騎向三峰頂,遙遙不可攀。

清世祖順治七年(1650年),王弘撰第一次遊歷江南時結交瞭許多江南名士,除瞭上節提到的江南名流。另外還有一人,那便是和他有共同愛好、志趣相投的明遺民、大藏書傢、詩人錢謙益(1582-1664),字愛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常熟人。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學者稱虞山先生。他們兩人才華卓著,且都有著亡國之恨,一見如故,相交頗深。

清聖祖康熙二年(1663),王弘撰第二次遊歷江南時,與江南畫傢"金陵八傢"相交往。他在《西歸日札》中記載雲:

金陵之以善畫名者眾矣,而周櫟園司農獨標舉八人,曰八大傢。張損之、謝仲美、樊浴沂、吳遠度、樊會公、高蔚生、胡石公、周方魯也。其時,有葉榮木,盛白含、施雨咸、盛林玉輩八人者不能過之,乃不興焉。癸卯予至金陵,八人者日相往來,皆為予作《獨鶴亭圖》。位置瑄皴,極山雲林泉之勝。八人者固未見亭亦寫其意而已。

可見,這次江南之遊,主要結交丹青名流,這也為他以後金石古書畫收藏提供瞭有利的條件。

康熙九年(1670),王弘撰三遊江南,此年,始讀周濂溪書,並為付刻。冬與范堅(北明)同遊焦山。康熙十八年(1679),王弘撰特地為顧炎武在華陰構建新居,並邀請他長期居住。從此,二人朝夕相處一年之久,在此期間,二人曾一道籌建華陰縣朱子學堂,他們為明朝遺民,二人又曾一道北遊邊塞,哭吊於昌平的明十三陵。哭祭故主崇禎皇帝陵,曰:

念十七載附載之思,心慚書劍,盡三千裡草茅之悃,淚灑河山。

康熙十九年(1680)歲末,王弘撰四遊江南,此次遊歷也是他最後一次遊歷。同時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達十七年之久。他足跡遍佈揚州、嘉興等地,先後拜訪瞭嘉興故友朱子葆、曹溶等人,在揚州訪會瞭葉封、冒襄、童昌齡等人。也就是在這次遊歷江南時,摯友顧炎武去世,王弘撰痛不欲生。作《哭顧亭林詩六首》,並多次到顧炎武墓前悼念,真切地表達瞭對老友的懷念之情。

詩曰:

其一"卷跡囂塵表,弢光野水濱。無求追大隱,不器是先民,氣以艱難壯,懷因誦讀新,重逢面黧黑,垂老惜征塵。"

其二"晚計同棲隱,春風忽棄捐。空留安石屐。競罷祖生鞭。間字亭猶在。銜杯榻遽懸。乾坤渾間寂,吾淚日潸然。"

其三"與君長別九年矣,白馬重來千裡餘。獨拜荒丘淒宿草,更揮老淚問遺書。"

王弘撰和顧炎武相交密切,終生不渝,二人才華卓著,享譽學林,故對其贊曰:"好學不倦,篤與朋友。吾不如王弘撰"的稱譽。又曰:"關中聲氣之領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