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為瞭追尋夢裡的花海山川,越來越多年輕人背上旅行包一路向西,來到西藏。

一趟旅程結束,有的人發現,自己早已無法離開這裡。

他們決定在高原之上,開啟一場生活的新體驗。

西藏改變瞭他們的人生,而他們也在用行動,讓西藏變得更有新意。

作者 | 陳堯

編輯 | 漢卿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在藏語中,“拉”指“神”,“薩”是“土地”,兩個字連起來,就是“聖地”的意思。

經過拉薩時,劉婷婷老遠看見公路邊上移動著的小黑點,車開近瞭,才看清是跪地匍匐的藏民。

他們雙手合十,舉到頭頂,再放到胸前,朝前直伸,以五體投地的姿勢貼向地面。手裡的木板接觸地面,會發出聲響,此起彼伏。起身時,可以瞧見他們額頭磕出的厚繭或黑痂。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這些人裡有的已經攜傢帶口在路上走瞭一兩年,甚至更久。他們灰頭土臉,唯獨眼眸清亮。

劉婷婷並不理解這種苦修,在她生活的城市中,更極少見過這種眼神。

大學畢業在重慶參加工作後,開始察言觀色,控制脾氣,學會與領導交流時的話術,這是她成為職場人的“修行”。

這次西藏之旅,本來是工作之餘的放松,順便看看在這裡成傢立業的親戚。在劉婷婷看來,西藏似乎有種獨特魅力,接連不斷地將人們吸引過來。

這幾年,來拉薩做生意的外地人越來越多,街上隨處可見各種特色的餐館。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西藏的變化,讓劉婷婷有些心動。

2015年,22歲的劉婷婷剛結婚。她和丈夫商量好,兩個人一起搬到西藏生活。丈夫在拉薩找瞭一份貨運的工作,她則做起瞭煙酒生意。

來自四川的夏萍,則被西藏舒緩的生活節奏吸引瞭。在夏萍的世界裡,時間是最大的奢侈品。

2012年大學畢業後,在成都一傢醫藥公司當助理的夏萍,每天早上掙紮著摁滅六點的鬧鐘,洗漱完畢,匆匆趕公交上班。

寫文案、做表格,接電話,工作日日如此,她每天在乏味中盼著下班。

2013年5月,23歲的夏萍結婚瞭,她和丈夫在成都都有穩定的工作。但夏萍考慮再三,還是決定離開成都。

從上大學,選專業,再到找工作,夏萍的生活全由父母安排。對這種平淡生活的厭煩,讓夏萍變得叛逆。她想離開父母的管控,到另一個城市創業。

於是,結婚一周後,夏萍辭職,獨自一人來到拉薩。她學習按摩、美甲,在當地開瞭一傢美容院。

三個月後,丈夫也隨她搬到西藏定居。

剛上高原,夏萍頭痛欲裂,胸口發悶,喘不過氣來。她出現瞭典型的高原反應。

同樣有高原反應的,還有從內地來西藏工作的王憲鋒和聶丹華。

王憲鋒形容頭痛欲裂的那種感覺,就像有個大鐘罩在頭上,日夜不停地撞打。他在床上躺瞭五天,什麼也做不瞭。

夜裡,聶丹華常常因為氧氣不夠,喘不過氣來,從睡夢中憋醒。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持留瞭下來。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劉婷婷發現,這裡並不像剛開始想象得那麼美好。

這座高原上的天空之城,像一個巨大的絕緣體,遠離瞭大城市的喧囂,卻也隔絕掉瞭一些生活上的便利。

在2016年的時候,一臺電冰箱從成都送到西藏墨脫縣的一戶人傢中,需要派送員在路上足足走11天。

在劉婷婷所住的米林縣,哪怕是購買最普通的傢電,都要開上一兩個小時的車,到達最近的八一鎮,然後自己再開車拉回電器。

一臺山寨品牌的小冰箱,內地售價不超過1000塊錢,但在這裡價格都要三四千起步。

更坑人的是,商傢不負責售後,很多人剛買一年,電器就壞瞭,隻能認栽,再次跑遠路,用高價買回來同樣劣質的電器。

這種不便讓一些人看到瞭機會。後來,拉薩中心地區陸續有瞭一些規范的傢電專賣店。此時,當地政府開始推動 “電子商務進農村”——與京東等電商合作,解決配送難的問題。

相比之下,劉婷婷的煙酒生意不溫不火。

觀望瞭半年,劉婷婷覺得時機成熟瞭,於是在2021年5月改行,將京東傢電專賣店開到瞭米林縣。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京東傢電專賣店不同於傳統店鋪,合作店主不需要在備貨、物流和安裝上進行投入,而是采用代客下單的方式,在線上的京東商城完成交易,並全部依托京東幫服務店進行配送和安裝,為合作的店主提供全程無憂服務。

傢電店一開張,不時引來一些年齡稍長的當地人,在門口探著頭往裡看:“你們這是賣什麼呀?”

把人請進門,劉婷婷再一遍遍跟顧客對照官網和店裡的價格。內地賣多少錢,這裡就賣多少,上門配送,免費安裝。

有顧客在店裡下瞭一筆訂單。“真的是安裝免費?”客人一再反問,放心不過,又讓劉婷婷寫在訂單上。

劉婷婷覺得奇怪,追問下去,才知道客人曾經吃過虧。某些傢電店同樣承諾免費安裝,但一搬到傢裡,就臨時加價,打一顆釘子,收費五十元。

更讓劉婷婷沒想到的是,茶吧機、洗鞋機這類非必要型的小傢電也很受歡迎。顧客在店裡逛著,總覺得這個方便,那個也用得上。

事實上,當地人對新事物的需求量並不小,隻是在此之前,他們沒有足夠多的選項。

目前,像劉婷婷一樣的京東傢電專賣店在西藏已經開瞭數十傢,覆蓋拉薩、林芝、昌都、日喀則、那曲等地,極大滿足瞭西藏地區居民的需求。

與市場齊平的價格、質量達標、免費運送安裝、包三到五年的售後服務,在內地城市,這是給所有正規傢電店的要求。但在西藏,則少有商傢能做到。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憑借著這幾點,劉婷婷店裡的業績,比同行多出不少。

因為提供的服務好,劉婷婷和當地人的關系也相處得融洽。他們開車到村裡送傢電,有的人傢就會拿出酥油茶和自傢種的果子款待。

而這些細心周到的上門服務,包括次日達的送貨速度,在當地居民此前的購物體驗裡,都是從來沒有過的。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西藏地區傢用電器整體下單金額同比2017年增長359%,品類數量增加60%。

4年中,消費結構也發生瞭很大變化。2017年時金額TOP品類中,有電水壺/熱水瓶、電飯煲、電吹風等,2021年TOP品類中,出現瞭電動牙刷、按摩椅、掃地機器人等。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與劉婷婷的事業不斷有起色一樣,夏萍在西藏也找到瞭自己的機會。

開美容院時,夏萍任何事都親力親為,經常忙不過來,但收入並不高。在看見京東物流營業部的招聘之後,她放棄瞭自己的生意,應聘成為助理,又很快升為經理。

剛開始選擇這份工作,夏萍沒想太多。當時,她的丈夫也在一傢物流公司上班,每天回傢抱怨工作壓力大,常常吃不好飯,焦慮得失眠。

她突然有瞭挑戰這件事的沖動:“有那麼難嗎?我也想試試。”

在以前,一些地區的快遞員通常不會送貨上門。居民想到最近的取件點拿快遞,往往要開二三十分鐘的車。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在內地長大的夏萍明白,快遞其實也是服務行業。隨著公司的物流系統慢慢成熟,夏萍要求員工,每一件快遞都要送貨上門,甚至不能放在小區門口。

對待快遞員,當地人也格外理解寬容。

即使是身處最中心的拉薩,營業部的快遞員們有時也需要到奪底鄉的山路上送貨。

三輪車開不進山,小推車也派不上用場。這種時候,客戶往往不會要求送貨上門,而是自己出門取。快遞員與客戶一人走一段山路,找一個中間點取貨。

有一次,營業部裡一名剛來的快遞員與當地的客戶吵瞭起來。夏萍瞭解原因之後,要求快遞員向客戶打電話道歉,年輕人正在氣頭上,說什麼也不願意照做。

夏萍隻好親自給客戶賠禮,並表示會考慮辭退那名快遞員。

客戶一聽,忙為快遞員求情:“畢竟隻是小孩子,離父母這麼遠,跑西藏上班,無親無故的,你給他一次機會。”

在夏萍管理的30多名員工中,很多人都曾為瞭工作機會,跑到江浙一帶找工作,進過工廠,也殺過魚。

近一兩年,物流公司成為許多想留藏發展的年輕人的新選擇。在夏萍的營業部中,有超過10位快遞員月入一萬,也有的升為管理崗。

京東物流配送站除瞭吸引當地就業之外,更方便瞭西藏地區居民的生產生活。

10年前,京東在拉薩開設西藏的第一個配送站,如今,縣區級的物流運營網點已經達到43個,林芝、日喀則、山南等地區實現“次日達”,較為偏遠的阿裡地區配送時間也從原來的8-10天壓縮為3-4天。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去年12月,京東物流西藏園區升級擴容為西藏自治區公共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實現瞭約80%的商品本地發貨,“當日達”覆蓋面進一步拓展。

同時,還設立西藏商品專區,助力藏區產品外銷,不少西藏礦泉水、農產品的銷量實現翻倍。

在這裡生活的第8年,營業部與西藏一樣,成瞭夏萍難以割舍的一部分。夏萍沒再想回成都去,也沒考慮到另一個城市生活。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一直在北京工作的王憲鋒沒有到過西藏,但西藏於他,有種神秘的吸引力。

王憲鋒是京東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的一名員工,2021年初,聽到公司內有派遣員工駐藏的計劃,他毫不猶豫報瞭名。

另一位同事聶丹華,也參與瞭這次駐藏名額的申請。

在農產品行業,西藏是公認的理想之境。松茸、冬蟲夏草自不必說。吸引聶丹華的,還有通體自黑、造型奇特的黑鉆蘋果等特產。

但這些農產品卻難以走出西藏。

公司層層篩選,最終決定派遣王憲鋒和聶丹華在內的幾名員工駐藏。為西藏做點有價值的事情,兩人懷揣著同樣的熱情而來。

但在距離拉薩1400公裡之外的阿裡地區,藏民卻不知“電商”“網購”為何物。

阿裡地區人口稀少,有的縣隻有幾千人,縣與縣之間最遠的相隔700多公裡,很多當地人一輩子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從一個縣到達另一個縣。

在這裡,聶丹華很少見到瓜果蔬菜。放牧時,牧民身上掛著裝有糌粑的囊袋,餓瞭就掰下來一些,就著水攪一攪喝下。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牧民的大部分收入,隻能依靠地方政府的補貼。地方幹部向牧民買來犛牛肉,但隻能在內部攤派,每個人幫著買一部分。這樣下來,產品勉強能消化完,但牧民們的收入也會受限。

王憲鋒到西藏林芝地區調研,在拜訪當地農戶時,他見到一位70多歲的藏民,頭發已經花白,還在堅持手工制作藏香。

他在藏香中加入藏紅花、穿山甲鱗片等藥材,是一些隻追求經濟利益的人不再使用的原料。粘合原料時,他選用天然蜂蜜作為粘合劑,不願摻入任何雜物。

老人是藏香制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但他制作的藏香,平時隻有到林芝旅遊順便經過的遊客才能接觸到。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如何讓這裡的特色產品流通到外地,成瞭聶丹華和王憲鋒最關切的事,這也是他們赴藏的任務——在西藏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將線下的京東便利店、京東傢電專賣店開到更多西藏偏遠地區。

在京東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全域生態拓展部總經理趙煜看來,這個任務的目標是,既讓當地的居民、牧民都能及時通過電商和線下實體店鋪,實惠地買到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又能把西藏的一些特色農產品,以快速的方式賣到全國各地的用戶手中。

不過,讓偏遠地區的藏民瞭解“電商”並不容易。

剛開始他們給當地農戶開電商培訓會,大傢紛紛在底下議論:“這是騙人的吧?”“網上的東西靠譜嗎?”

培訓會開瞭十幾場,又有當地商務局撮合,電商賣貨才慢慢被接受。

今年的林芝桃花節,是王憲鋒抓住的一個機會。

當天,不僅可以在遊客眾多的桃花節上擺攤賣特產,王憲鋒還帶著工作人員,在會場上直播,給農戶們免費提供京東商城價值最高的“秒殺資源位”。

在那場活動中,線上西藏農產品銷往內地城市,總銷售量達到十多萬。

參與活動的農戶們,第一次感受到瞭電商的力量。

據京東零售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全域生態拓展部總經理趙煜介紹,未來,京東將為西藏下屬的7個地級市47個縣建立工業品下行的渠道,讓當地的居民、牧民都能及時通過互聯網,買到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商品,體會到祖國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的成果。

同時,京東也將把西藏的一些特色農產品上行,把他們的產品以快速的方式賣到全國各地的用戶手中。

在趙煜看來,京東從來都不把自己簡簡單單當做一個電商平臺,願景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企業。供應鏈能力是基礎,而供應鏈不僅僅是物流,我們對源頭商品的采收標準的控制,對源頭供應商的協同,跟他們一起來制定生產計劃,一直是京東各個品類多年來努力的方向。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那些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被西藏改變瞭人生,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改變著西藏。

劉婷婷經營的京東傢電專賣店,不僅讓自己找到瞭創業的方向,也方便瞭藏區的居民。

夏萍在京東物流站的工作,讓她體會到瞭“挑戰”的甘苦,也助力讓西藏購物變得與內地同速度。

聶丹華和王憲鋒,在“定居”西藏的時間裡,他們的目標是幫助當地藏民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

而西藏農特產品館等,兩年時間內農特產商品種類增長瞭6倍,覆蓋西藏全部農特產品。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農牧民收入的持續增加,西藏農牧區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全面提升,消費范圍不斷擴大,生活質量從基本溫飽邁進全面小康,幸福指數大幅攀升。”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副所長徐伍達這樣表示。

這一切都與京東在西藏推行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戰略密不可分,京東采用“點、線、網”的規劃思路,搭建倉儲、運輸、共同配送三個服務體系,服務西藏全境,實現電商服務覆蓋全區所有縣。

那些離開大城市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

而這一戰略,也是京東本身定位的體現。

最早從中關村的線下“三尺櫃臺”起傢,京東從創立至今,一直就是完整意義上的實體企業,根植於實體經濟。

目前,京東服務著5億消費者,擁有超800萬活躍企業客戶,運營著數百萬自營SKU,在全國擁有數萬傢線下實體門店,一步步成長於實體經濟。

京東也在不斷服務於實體經濟,無論是在鄉村振興中,還是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都做出瞭“以實助實”的表率。

改變無處不在,不管是在西藏打拼的年輕人,還是在各個地方創造價值的你我他,都在讓生活更美好。

(圖源:視覺中國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