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天,電影界最轟動的事件之一——華裔女導演趙婷的作品《無依之地》摘得金球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並且入圍93屆奧斯卡6項提名,這部電影講述瞭失去瞭工作和傢園的弗恩住在房車中,一邊打工、一邊旅遊時遇到的各色各樣的人的故事。就如弗恩一樣,如今越來越多人喜愛選擇自駕出行。有人說,因為自駕旅行是一種心理享受,他們喜歡那種對前途的掌控和開啟自在旅行的美妙感覺。
而從實用主義來說,自駕似乎令人更有安全感。車輛的儲物空間你可盡管使用,安放七七八八的行李和私人物品,旅行拍照所需的服裝與設備,盡管攜帶,豐富的物質給自駕安心的後盾。
而試想,如果長達數年,你都在自駕途中,小小的車廂,能不能裝滿你的生活和遠方?
本期,我們尋找瞭3位長久自駕在路上的旅行者,他們像極瞭電影中的弗恩,仿佛遊牧人一樣奔赴在地球上,遠離都市的塵囂;接受路上的艱苦時,也和廣袤的大自然融為一體;路途中既會面對狂風暴雪,也有永不會錯過的唯美日落。
這樣的姿態,是奔赴的姿態,這些旅行者,願意用一生去追逐自己的希冀與自由。
一臺改裝越野車、一份簡單的地圖、一個明確的方向,2020年8月,梁韋斌帶著妻子與兩個年幼的女兒,開啟瞭環遊中國的漂泊之旅。對梁韋斌來說,這不僅僅是而立之年的一次尋夢之旅,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成長遊戲。
愛與陪伴,是這趟旅行的主題。
手動改裝,一臺汽車化身溫馨的移動城堡
帶著妻女自駕環遊中國,聽起來是一個非常宏大且艱巨的目標,與不少孤身上路的年輕旅行者不一樣的是,梁韋斌在策劃全程旅行時還有兩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對象:5歲的大女兒,與還穿著尿不濕的小女兒。
住宿環境,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既要安全又要便捷,既要舒適又要能適應各種環境。
梁韋斌沒有考慮房車,一方面因為目前國內房車旅行環境不太成熟,人少風景美的地區,不少路段不適合龐大的房車行駛;另一方面也因為房車價格昂貴,對小傢庭來說,是個不小的經濟負擔。
有人建議他使用拖掛,梁韋斌考慮良久,還是放棄瞭,汽車加瞭拖掛後基本要放棄城市路線:不方便停車,也有很多地方去不瞭。“拖掛更適合去一個地方呆上一兩個月的玩法,他們的建議很好,隻是不太適合我們。”梁韋斌說。還有人建議他換車頂帳篷,“一開始,我是比較抗拒的。”梁韋斌坦承。安裝車頂帳篷同樣對汽車有影響,讓車身承重加大,也無法進出地庫。但經過20天的旅行後發現,車頂帳篷能更好地適應環境——隻要能停車,就能搭帳篷。車頂帳篷打開是2m×2.1m的大空間,一傢四口睡在裡面,非常寬敞。
為瞭解決在野外生活的吃飯與洗漱問題,梁韋斌給越野車裝瞭個簡單的後備廂廚房,用電瓶與濾水器做瞭個簡易淋浴裝置,隨車攜帶瞭一個小煤氣罐用來炊火,在這樣的條件下,他還隨車攜帶瞭兩個電飯鍋:“一個做飯一個熬湯,夥食還是很不錯的。”
自從梁韋斌在網上開始發佈自己的旅途記錄後,收到瞭許多人的建議。有人提到在西部地區走崎嶇山路時要註意甩尾問題,也有人指出汽車改裝後的安全保障,梁韋斌都一一耐心回復:“他們都很認真地與我交流,也提瞭許多有用的建議。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采納建議,玩法不同,需求不一樣。”
解決問題,是女兒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梁韋斌為自己的女兒們取名諧音“百億千億”,大女兒梁柏藝剛5歲,小女兒梁千藝2歲。
對於這趟超遠距離的漂泊之旅,不少人持懷疑與否定的態度:孩子這麼小,你就帶她們去路上“折騰”,還直接去西藏、新疆這些高海拔地區,心太大瞭吧!
對此,梁韋斌說:“帶著小孩出門旅遊是挺辛苦,但受虐不是初衷,我會盡我所能地讓她們過得舒適。”對梁韋斌而言,孩子沒上學之前的大把空閑時間,正是帶她們環遊中國的好時機,“長途自駕遊並不是一件很瀟灑的事,其實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你一件一件梳理、策劃、安排、解決的,非常鍛煉一個人的能力,這也是我希望女兒們能從旅行中耳濡目染學到的東西:你在人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再精細的策劃,也很難做到萬無一失。旅途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高反、迷路、低溫、車禍、野生動物……梁韋斌一傢可謂是通通經歷瞭一遍,好在每一次都有驚無險。提起最讓人後怕的兩次經歷,還都是在西藏遇到的。
身為攝影師,梁韋斌選擇瞭一邊環遊一邊工作,更是經常深夜在荒無人煙的野外進行拍攝作業。“當時我正準備拍星空,突然感覺身後有東西在動。當我回過頭去想看個究竟時,就看到草叢中有一雙眼睛正在發光。”梁韋斌說自己當時就嚇懵瞭,“不敢動,害怕是狼。”當他手握攝影道具防身,拿著強光手電筒小心翼翼地靠過去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小狐貍。
除瞭兇猛的野生動物,與語言不通的藏民交流也是梁韋斌在旅途中需要面對的問題。有一次,梁韋斌一傢剛選好露營地,遠遠地就看到有兩個藏民騎著摩托氣勢洶洶地沖瞭過來。“我們看到藏民過來時真的非常緊張。”梁韋斌回憶說,當時妻子和女兒們都躲在帳篷裡,他一個人拿瞭防身工具下車交涉。經過比劃溝通後,才發現雙方都有誤會。原來,他停靠的地方是一片牧區,藏民以為他們是過來偷羊的。“我們走的路線都是人少風景好的,
偶爾會遇到當地人。其實深入瞭解就會知道,在遠離景區的地方,當地人其實是非常淳樸友好的。”梁韋斌說。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
2021年初,梁韋斌結束瞭邊境省份的環遊之旅,在這趟長達近6個月的漂泊旅途中,他與妻女一起走過瞭雲南、西藏、新疆、內蒙古、東北三省等邊境省份。對梁韋斌來說,這趟環遊最大的收獲,便是身臨其境地觀賞到瞭各地絕美的自然風光,這些都是待在傢裡看不到的風景。西藏空靈的神性、新疆遼闊的壯美、內蒙古蒼莽的大氣,東北三省內秀的神秘……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我帶著孩子在西藏高原看很美的湖泊,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雪地裡吹泡泡,在原始森林找蘑菇……而這些也將成為她們的美好回憶。”梁韋斌說,“而我則把這段旅程當成一種陪伴的方式,看平時看不到的景色,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刻意地與她們一起感受人生。”
梁韋斌說他很佛系,不會刻意要求孩子在旅行中去學習什麼,遇到拋錨就前去救援,遇到困難便積極解決,欣賞美景,享受當下。“我希望能身體力行地為她們做個榜樣,改變一些觀念。當然這麼小帶她們出來環遊中國,是好是壞也沒辦法下定論,按初心去做,不考慮太多。”
梁韋斌環遊中國的第二階段,將於今年暑假繼續開啟。這一次,他們將前往內地省份,“千億百億”也將開始新的人生體驗。其實“無依之地”的“依”,並不在一處房子或一輛汽車,梁韋斌用自己的故事說明瞭,有陪伴,就是人所向往的棲息之所。
編輯 | 棲棲
供圖 | 梁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