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距離丁真走紅已經過去5個月,這對理塘這座川西高原小城的影響仍在持續。

4月下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乘機前往理塘,與一隊來自廣州的遊客同機,她們為丁真而來——與很多遊客一樣,盡管理塘是318自駕的必經線路,還與倉央嘉措淵源頗深,但真正讓這座小城“一夜爆紅”的,是這位20歲的藏族小夥。

如今,丁真在新浪微博的粉絲數已超170萬,他的每一條微博下,留言亦超萬條,被貼上“純真、野性”標簽的理塘也新晉為熱門旅遊線路。

但熱潮之後,究竟能給理塘留下什麼,這才是決定這座高原小城能“熱”多久的關鍵。理塘縣委副書記次登達瓦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丁真帶給理塘的不僅是“流量”,更是一種發展方式的更新。

理塘旅遊熱持續火爆

飛機從成都雙流機場起飛,飛過四姑娘山後,正式進入青藏高原。大約50分鐘的航程,飛機降落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

一座機場通常是進入繁華城市的起點,走出這裡的機場,是另一種感受。4月下旬,即使低海拔地區的山林復綠,這裡的山依然是灰褐色。山連著山,一直到白雲的盡頭,山谷之處,偶有零散的村寨。高原的公路沿山而建,蜿蜒曲折如悠揚的頌經聲,公路穿過高山草甸,繞過海子,路旁黑色的是成群結隊的犛牛,金色屋頂的是佛教寺廟,褐色的是藏式傳統民居。傳統的旅遊旺季在7月開始,但公路兩側的藏式民居外,“民宿”的牌子已被擺在顯眼的位置。

在起伏的山路上行駛不久,大巴車上的遊客們從最初的興奮中安靜下來,換為氧氣瓶發出的呲呲聲,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理塘縣,含氧量隻有平原地區的60%。在見到丁真前,遊客們首先需要克服高反所帶來的不適感。

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後,山勢逐漸降低,露出一大片平壩,理塘縣城出現在眼前。與丁真視頻中展現的駿馬與草原不同,這座千年來茶馬互市之地,如今發展面貌幾乎與一般小城鎮相差無幾。

整個縣城並不大,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安靜、整潔。川菜館、藏餐廳與各類酒店是城中的“主角”,城中還有大小10餘個小型博物館,以及新興的音樂酒吧、書店。

與幾年前相比,城區的供水系統已進行瞭升級改造,解決瞭遊客在冬季的用水難題;安裝供氧設備的旅館占比超過瞭80%,地暖和空調進一步鋪開;核心景區格薩爾廣場、七世達賴喇嘛誕生地的仁康古街區被重新修繕,新建的勒通古鎮-千戶藏寨景區也獲得瞭4A景區牌照。

如今,移動支付幾乎覆蓋每一個小店,盡管是旅遊淡季,馬路邊仍停有很多外地車,從車牌號可以看出,不乏從河南、遼寧遠道而來的——對於很多遊客而言,能見到忙於參加各類活動的丁真本人屬於“意外之喜”,好好感受川西藏區的別樣風光,才是此行目的。

一傢酒店老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生意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一直很好,一些遊客甚至提前預訂瞭7-8月的房間。他把這一情況視為丁真所推動的旅遊熱潮,但在交談之中,他似乎並不擔心丁真的熱度會消失,“我們這裡的帥小夥可太多瞭。”

不過,即使有更多的“丁真”出現,理塘的發展僅依靠旅遊業足夠嗎?

剛脫貧的小城如何發展

如何發展經濟,這座在2020年剛剛脫貧的小城並非沒有思考過。

在工業不發達的理塘,發展旅遊業是可行之路。但四川有太多美景,理塘在其中的排名並不靠前。

若從成都出發,開車到理塘需要10小時,在路途中,青城山、西嶺雪山、四姑娘山、康定木格措、新都橋等景區,分走瞭大部分的遊客量,而趕到理塘的遊客,一部分將繼續沿318國道去往西藏,另一部分則選擇瞭距離理塘150公裡外的稻城亞丁景區。

理塘要改變的有很多。當地官員承認,高海拔地區發展旅遊業,對於遊客的年齡、身體條件都提出一定要求,冬季嚴寒,冰雪運動資源尚未發掘,也成為制約理塘發展旅遊業的另一個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理塘此前為發展旅遊經濟,對於縣內的文化旅遊資源有過充分的發掘。理塘有藏族賽馬的傳統,為此舉辦瞭多屆傳統賽馬英雄會。這裡又是倉央嘉措情人桑吉卓瑪的故鄉,多首詩歌與理塘有關,2017年起,倉央嘉措詩歌節開始在理塘舉辦。為瞭降低“高海拔”對於旅遊宣傳所帶來的影響,當地還將“理塘—世界高城”的城市定義,變更為“理塘—天空之城”。

理塘甚至對於當地的“顏值經濟”也有過自主發掘。就在丁真走紅前幾個月,一場名為“最美康巴漢子選拔大賽”的活動在當地舉辦,但這場活動選拔出的數位陽剛英俊的康巴漢子並沒有火,反而是略顯稚嫩,還未真正成為“漢子”的丁真火瞭,默默努力數年的理塘,收獲瞭巨大的回報。

“互聯網、數字經濟”,在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交談中,理塘縣委副書記次登達瓦一直在強調這兩個技術所賦予的發展機會。

“我們一直有一個理念,互聯網為青藏高原提供瞭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互聯網,縮短瞭與其他地區的距離,包括丁真、包括理塘的旅遊業,都通過互聯網實現瞭更好的推廣。”次登達瓦說。

但旅遊業不能改變一切。2020年,理塘全縣GDP總量19.6億元,其中農牧業占9.7億元,是典型的農業縣。眾多的農業人口,如何能在理塘的發展中獲益,是丁真所帶來的熱潮無法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數字化帶來的改變

理塘縣將目光瞄準瞭高原現代農業產業,但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上,可以發展哪些農業?過去,由於地高天寒,熱量嚴重不足,農作物主要以青稞、冬小麥、馬鈴薯、玉米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無法為農牧民實現增收。

經過多次試驗,當地發現這樣的氣候適合蘿卜與夏季草莓的種植。以草莓為例,這裡的晝夜溫差大,使得草莓的甜度更高,且高原春季來得晚,4月的幾場春雪過後,才宣告瞭春天的到來。等到6月下旬高原草莓出產之際,剛好是平原地區的草莓供應空缺期。

但問題隨之而來,高原草莓如何儲存,銷往何地?2019年,阿裡巴巴宣佈要在3年內要在全國建成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推動農業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升級,通過優質優價幫助農民致富。

理塘也選擇與阿裡合作,在海拔4014米的康呷村修建瞭一座高原數字農業基地,通過冷鏈物流倉的建造,解決瞭夏季草莓從出產到銷售的“最先一公裡”問題,並通過數字化分級把農產品變成標準化農商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如今康呷村基地已有種植面積6600畝,出產的不僅有草莓,還包括黃瓜、蘿卜、高原小番茄等產品。2020年阿裡數字農業基地已帶動當地400多戶藏民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餘元。同期,理塘縣農牧民的年收入是1.3萬元。

對於未來,次登達瓦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繼續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同時,現代農業也已成為理塘的核心產業,“我們將舉全縣之力去推動。”

“理塘是高原數字生態農業的試驗場,通過這個試驗場,理塘的農業獲得新的突破。”次登達瓦說,“ 與阿裡的深度合作,實現農產品前端的定制化服務。提高瞭產銷雙方的匹配度,滿足消費需求,並以消費需求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僅僅是理塘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的1.0版本。次登達瓦還在暢想2.0版本,丁真的熱潮仍在持續,預計2021年將有更多的遊客來到理塘,而這裡的高原農產品也可獲得更多的市場。

“我們能不能通過區塊鏈在農業生產的品控、以及旅遊商品的溯源方面實現突破,讓我們的顧客和遊客能有更好的體驗。”次登達瓦提出瞭這樣的問題,“ 數字化給理塘發展帶來瞭彎道超車的可能。如果按照傳統思路發展,我們永遠趕不上先發地區。”

次登達瓦坦承,對於2.0版本仍隻有一個輪廓,未來還需要去逐步解決。而更大的改變還在於,目前全縣的幹部都在積極的通過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尋找理塘發展的出路。“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次登達瓦說,“丁真帶來的旅遊熱潮,倒逼我們去更新和發展旅遊業,與阿裡的合作,讓我們看到瞭這片土地新的可能性。”

次登達瓦還表示,“我們也計劃打造高原花卉植物的研究基地,同時理塘是地處川藏交通要道,通過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的賦能,發展中國對接南亞、西亞的商品物流中心,這也在謀劃之中。”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