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烏蘭巴托有個露天市場Narantuul Open Air Market,在導遊的介紹中,這裡從柴米油鹽到鍋碗瓢勺,再到馬鐙馬鞍什麼都有。

我們花瞭半天的時間逛這個號稱亞洲最大的露天市場,最大的印象就是市場旁邊那個三層樓的綜合市場瞭,因為裡面的羊肉很便宜,約合人民幣4塊錢一斤,而裡面的水果蔬菜很貴,蘋果約合人民幣30塊錢左右一斤。買瞭100塊錢的水果送給導遊,她竟然感激地擁抱瞭一下我們。


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國進口,當地導遊: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我們的導遊是蒙古國立大學大三的學生,姓陳,一開始以為是中國留學生,因為她長得也很秀氣。陳導解釋說,她的姓源於乞顏部落,這個部落有四大姓氏,除瞭陳以外,還有齊、祁和秦。

第一天上午見面的時候,彼此很拘謹,話也不多。沒成想,下午陳導就和我們開始開玩笑瞭,並且人傢談起自己的那些男朋友們時落落大方,顯得我們三個大老爺們反而小傢子氣瞭。


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國進口,當地導遊: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到瞭傍晚,她更是直接提出來:不吃團餐瞭,要我們請她去酒吧。咱也不能示弱啊,但出於謹慎考慮,還是選擇瞭一傢位於北京街上的中餐館,在這裡,出門就能看到中國大使館的大門。

陳導肯定不是第一次來這裡瞭,進門和服務員熟悉地用漢語打招呼。我們吃特色羊肉包子喝羊湯,她則喝中國產的紅酒,然後吃瞭三份水果沙拉,其中一份是贈送的,兩份是掏錢的。羊肉則一口也沒吃。

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國進口,當地導遊: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看到我們奇怪的樣子,陳導解釋說:蒙古人的日常飲食比較簡單,以蒙氏西餐為主,一人一個托盤,分餐制,盤子裡幾大塊羊肉或牛肉,配上少許土豆、洋蔥。很多人吃不起水果,一些偏遠牧區的孩子們,十多歲瞭甚至沒吃過蘋果。

住在城裡的人們,一般也不會在小區周圍買蔬菜和水果的,雖然超市也有,但品種很少,價格貴得離譜,隻有應急的時候才會去買。烏蘭巴托城區還有個達賴額吉市場,是最大的菜市場,隻有那些有錢人和外國人才會去消費。

她的傢庭中國,父母每周一次開車半小時左右,去城市郊區的米麗古麗菜市場(меркури хүнсний зах),一次買夠一個星期的青菜水果。


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國進口,當地導遊: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像陳導傢庭這樣的烏蘭巴托市民很多,他們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但舍不得放開肚皮吃水果沙拉。據瞭解,蒙古大約80%左右的果蔬是從中國進口的,這決定瞭其價格居高不下。

我們好奇地問導遊:為什麼蒙古人不自己種菜呢?導遊妹子回答很有意思: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蒙古水果青菜指望中國進口,當地導遊:不種菜是不想破壞大自然

雖然我們對這個解釋嗤之以鼻,但忽然有瞭個想法,能不能發一車皮蘋果,然後換回幾車皮羊肉呢?或者整點水果罐頭也好啊。

但後來我們也瞭解到,曾經有發現商機,來蒙古種菜的中國農民,但是,他們很快放棄瞭,因為這裡常年幹旱少雨,積溫不足,根本就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你想種個大棚,無霜期太短,一年隻能幾個月,成本太高瞭。這些農民後來發現,種菜收入遠不如販菜收入,於是幹脆轉行,專門從事蔬菜販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