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積累撐過瞭2020年的春節,我用副業撐過瞭2020年的寒冬,我用信心撐過瞭2021年的暑假,我拿什麼撐過2021年的下半場?
1
很多旅遊從業者,現在才開始哭
投入越多,損失就越多,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疫情反復的沖擊下,許多堅強的旅遊人到現在才開始哭。
本輪疫情對旅遊業的傷害指數已經超過瞭過去任何一次,雖然這次文旅部並沒有統一要求各地全部暫停跨省遊,但“打地鼠”式爆發的各地的疫情,已經提前終結瞭今年暑假旅遊市場。
我用十年積累撐過瞭2020年的春節,我用副業撐過瞭2020年的寒冬,我用信心撐過瞭2021年的暑假,我拿什麼撐過2021年的下半場?
昨天,鄭州某旅行社負責張文超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寫下瞭這段話。
張文超是一個在旅遊業混跡瞭近20年的老將,從一名導遊到擁有自己的旅行社,從最初的三名員工到疫情前的五六十名員工,再到疫情之後的光桿司令,他的旅遊生涯像極瞭刺激的過山車。
2
鈍刀割肉一般疼痛的旅遊從業者
當疫情一次一次反撲,當希望一次次變成失望,當努力一次次化成泡影,當信心一點點在丟失......疫情猶如一把鈍刀子割肉,一點點,一次次,令旅遊業痛不欲生。
在成都從事地接業務的董夢潔這樣形容這兩年旅遊從業者的現狀。
都說心臟不好的人做不得旅遊,這兩年的旅遊,真的就像坐過山車一般刺激,你根本不曉得疫情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就會突然冒出。
而一旦這個地方有瞭本土確診,這個地方的旅遊業基本上沒有個兩三個月是緩不過勁來的。
今年開春眼看著雲南旅遊市場火的不行,缺車、缺房、缺導遊,瑞麗一場疫情瞬間破防,從此雲南旅遊市場一蹶不振。
反復的疫情除瞭給旅遊業帶來直接的業務暫停之外,疫情的不確定性也為旅遊企業的經營帶來瞭巨大的影響,這次南京疫情之後,這種影響會更明顯。
不確定性直接導致旅遊企業在信心和投入方面變得更加謹慎和不自信,束縛是對一個行業發展最致命的傷害。
3
旅遊業拿什麼撐過2021年下半場
先給大傢分享一個段子:
說是有個做微商的,疫情前看著旅遊行業有前途,就搞瞭個旅行社,沒想到剛幹沒幾天疫情來瞭,無奈關瞭門。關門後他發現隔壁的房產中間生意不錯,就改行做瞭房產中介,誰知道沒幹多久,遇上國傢調控打壓房地產,隻好再次關門。
後來改成培訓班,沒想到今年暑假又遇到瞭“教培行業大地震”。無奈再次關門,聽說旅遊恢復瞭,西北旅遊比較火,就再次幹起瞭旅遊,結果悲催瞭!
其實,疫情帶來的沖擊不僅僅是旅遊業,其他行業也都一樣,這兩年大傢的日子都不好過。
與其頻繁地改行和跳槽,不如坐下來認真想想該如何應對當前行業的困境?如何在這場歷史的變局中活下來?
旅遊業的秋冬季還有沒有機會?
我們不能太著急宣判今年跨省遊剩下的時間,專傢對本輪疫情的判斷是三個周期,大概40天左右的時間,從7月20南京疫情開始算起,應該是到8月底9月初。最近兩天疫情最嚴重的鄭州和南京本土病例都是零新增,這一點也印證瞭專傢的判斷。
所以,9月和10月的秋遊季,至少10月份部分地區的秋遊季還是有機會的。
接下來的旅遊究竟該怎麼幹?
這一點具體該怎麼幹,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畢竟每個人手裡的資源和人脈都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擴充自己的業務和產品線,避免對單一旅遊產品的過度投入。多元化經營,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應對疫情風險的最好辦法。
本文轉載《旅榜》,如有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