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緣 起

五色海子山域是位於貢嘎山域東北部的一片高峰密集區,它以南側的雅加梗(註1)埡口,或是地質意義上的康定-磨西活動斷裂帶為邊界,與貢嘎山域分隔開;在西、北、東三面則分別被榆林河、康定河、大渡河與外界深度切割。


一直以來,相較於名聲響亮的貢嘎山,五色海子山域雖近在康定城的咫尺之外,卻資料更少、更鮮為人知。


不過,這一山域在戶外登山探險領域始終是個不容忽視的存在,無論是已經被開辟出商業登山線路的田海子山(6070米)、還是近年來國內一些重要的攀登成就,都位於這一區域。因此,有必要整理出五色海子山域的一些資料,供登山探險活動參考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的位置。來源:Google Earth-風沉鬱 標註


在完成貢嘎山的探險史、梳理完其山峰名稱和海拔高程之後,我意識到自己手頭積累的資料還可以用於繼續探索周邊幾處較小的山域,為工作“掃尾”。於是自然而然地,就將目光投向瞭五色海子山域——這片與貢嘎山一衣帶水、卻比貢嘎山域更缺乏考證的峰群;我想,它或許也分享著與貢嘎山大致相似的過往,作為貢嘎山域資料整理的延伸,再合適不過。


整體來看,五色海子山域是比貢嘎山域更小的一處雪峰“盆景”。在山脈走向上,受兩條主要斷裂的塑造,五色海子山域擁有兩條近乎相切的明顯山脊線:一條是西側自北向南、隨後拐向南西的“J”形山脊,它串聯起瞭8座山峰;而另一條是東南側的“C”形山脊,其上的主要山峰為田海子山。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4000米以上地形與主要山峰分佈圖。整個山域被斷層線控制,形成西北與東南兩個山峰密集區。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早期考察簡史


究竟自何時起人們開始用“五色海子山”來統稱康定以東、雅加梗以北的這一片雪山,不得而知。但其歷史顯然比西方人到此探險要早得多,並且“五色海子山”的名字意味著——海子,而非雪山,才是當地原住民眼中這片區域的主角。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普拉特(舊稱博拉脫, A.E.Pratt)探險路線圖局部。來源:[17]-Radium譯註


英國博物學傢普拉特(Antwerp Edgar Pratt,1852-1924)或許是第一個登上五色海子山考察的西方人。1889年5月1日,普拉特帶著九個隨行者、一頂帳篷出瞭康定南門,循著小徑登上城東南的山坡。他在山上住瞭三夜,本意是想找出一條向南去磨西的路(他可能覺得在山間行進有助於順道考察更多的植物),但未能找到,卻意外地看到瞭一處海子:


“這天(5月3日)我找到瞭一處漂亮的湖泊,湖水澄澈深邃。岸邊有大量的硫磺。湖水四周都被百尺高的懸崖包圍,除瞭北側;並且它看起來像是通過南邊的一道瀑佈接納著更高處另一湖泊的來水。我測得它的海拔高度是14070英尺(4289米)……我花瞭兩小時繞湖走瞭一圈,所以大致搞清楚瞭湖的規模。在北岸有不少風馬旗(prayer-sticks),細繩系著彩紙在風中飄舞。”(註2)


遺憾的是,普拉特那天忘瞭帶相機,所以我們隻能猜測他到訪的是這一片區域的海子當中最著名的一座——下黑海子。而顯然,在他到訪之前,這座海子早已在當地人的生活、至少是宗教信仰中占據一席之地瞭。


事實上,普拉特所遊覽的下黑海子的的確確是這片小山域中最重要的一座海子,甚至於整個五色海子山域就得名於它。因為如果查閱我國第一次地名普查工作的成果——1986年出版的《康定縣地名錄》,就會發現“五色海子”的含義並非是有五座湖泊,而是單指一座湖泊,正是指下黑海子。原因是下黑海子周圍的山巖呈黑色,天光和密林又總是會讓海子折射出不同顏色的色彩,故稱為“五色海子”(註3)。 如果向更早的文獻溯源,則這一稱謂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當時的藏學傢任乃強(1894-1989)就以“五色海子山”來統稱這一山域瞭(註4)。 這某種程度上可以證明,五色海子山這一稱謂的出現不大可能晚於西方人的探險活動。


而關於這一區域的海子(湖泊),前已述及,在人們的印象中,雪山往往隻是那些海子上的倒影。在山脈的西坡,就分佈著這樣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其中由北向南最著名的有下黑海子、上黑海子、蛇海子、白海子、吊海子、渾海子(田海子)、黑海子等。除此之外,雖然今天一般意義上的五色海子山域隻包括康定河以南的山峰,但當初任乃強所認為的五色海子山還應包括柳楊以北的華山山域,所以北側的紅海子及“紅海子雪山”也曾經被包含在內。需要註意的是,這個紅海子並不是今天雅拉埡口到木格措(任稱長海子)中間的那座,而是柳楊以北、柳楊溝尾的一處高山湖泊。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任乃強繪五色海子山域海子及山峰分佈圖(1945年)。來源:[1]


雖然清政府編訂的《大清一統志》早就在此標註“大雪山(任認為大雪山實際即貢嘎山的意譯,為整個貢嘎-五色海子雪山群的統稱)”、普拉特也在19世紀末就發表過下黑海子、黑海子和田海子山主峰(註5)的目擊報告,但五色海子山域的山峰卻遲遲未能被人們重視和探查清楚。在當地居民口耳相傳的傳說之外,並沒有人說得清楚這裡的地形。的確,雖然它距離康定城如此之近,但這類“無礙國計民生”的問題似乎並不構成什麼吸引力;更何況,這個雪峰林立的小區域太過難以接近,使得任何有意無意對這裡的高山產生好奇的人都隻能望而卻步。僅有一些自然所造就的觀景地,因坐落於交通要道上,才能被運氣好的旅人在途經時發現、讓他們滿懷驚訝地一睹這些雪峰的樣貌。比如1908年,英國植物學傢威理森(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在收集植物時經過雅加梗,他的運氣就實在不錯——趕上瞭好天氣,從而拍攝瞭可能是田海子山最早的照片


威理森離開20年後,1929年,英國探險傢斯蒂文斯(Herbert Stevens,1877-1964)從雲南北上探險,抵達康定。斯蒂文斯起初是羅斯福熊貓探險隊招募到的一員,但在騰越(雲南騰沖)決定跟隊伍的主力——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兩位公子,小羅斯福兄弟各行其道瞭。斯蒂文斯此人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對沿途的雪山極感興趣;換句話說,他非常重視這些雪峰未來可能的利用價值。當然,六十年來,這一地區各支探險隊伍重點關註的山峰向來首先是南部的貢嘎山和北部的雅拉雪山,如今又加上瞭洛克(Joseph F. C. Rock)對貢嘎山的大肆宣傳,幾乎沒人專門去研究相對低矮的“打箭爐山(Tatsienlu Peaks)”;但斯蒂文斯卻並未因此而放任不理貢嘎附近的這些小山域。相反,他盡己所能地想先記錄下所有可見雪峰的形態。1929年夏末,斯蒂文斯從康定回成都平原,他選擇的是一條較偏僻的路——從康定出發向東北,在姑咱過銅河(大渡河)後翻埡口朝穆坪(今寶興)走。8月20日這天行經麥崩鄉,斯蒂文斯發現麥崩北側的山坡能讓他全覽康定東南的那片雪山;無奈相機損壞,斯蒂文斯就畫瞭幅素描,還刊登在瞭國際知名的《地理雜志(The Geographic Journal)》上(註6)。 這或許是五色海子山域北側最早的圖像記錄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斯蒂文斯繪康定東南雪山素描(1929年8月20日)。來源:[19]


不過,1929年由教士葉長青(James Huston Edgar,1872-1936,也就是貢嘎山域著名的愛德嘉峰的命名由來)、羅斯福兄弟、洛克和斯蒂文斯等幾人開啟的“貢嘎探險熱”很快就將更專業的人士吸引過來,其中就有由兩位瑞士測繪學者海姆和英霍夫所領導的、首次測繪貢嘎山域的中山大學川邊調查團。調查團的地形組在測繪貢嘎山的過程中,一並對北側這片比較有價值、同樣需要測制“新式冰川地形圖”的山域進行瞭研究,從而首次揭示瞭這片山域的地形結構;令不少探險者都困惑過的、五色海子山域的地形樣貌問題,至此才隨著這次貢嘎山測繪而告一段落。不難想到,在這些早期探險者對五色海子山域的探索中,探險者會不會留意和探究這片高海拔山峰,往往取決於他們個人主觀上的興趣和目的,而另一個決定性因素則在於西康地區多變的天氣。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要求湖北省軍政界保護海姆一行(1930年)。


至於山脈的名稱,對於早期的中外探險者而言,在其本土名稱尚未可知的情況下,稱呼往往是由目擊地點來決定的。站在折多山朝東望、或站在旄牛山(即今二郎山一線的一系列埡口,比如娘娘山、牛背山、華尖山、四人同山等等)朝西望的目擊者習慣稱之為“打箭爐山(Tatsienlu Peaks)”,因為那山下就是康定城;而在康定和磨西面(今磨西鎮)之間穿梭的旅人和行者,則喜歡稱之為“雅加梗雪山(Yachiagan Peaks)/雅加路雪山”,因為能夠幸運地看到這幾座雪峰的人大多是行至雅加梗的路人。所以,打箭爐山和雅加梗雪山構成瞭“五色海子山”之外的異稱,此二稱謂散見於較早的中西文獻、尤其流行於西方文獻中,為後來的西方登山隊所引用。究其源處,都和早期觀察者所在的方位有關。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海姆一行於康定西北方向雅拉溝所攝白海子山(1930年左右)。來源:Bibliothek-ETHZ, 標註:Radium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測繪簡史


1930年,現代測繪手段第一次觸及瞭五色海子山域:中山大學一行所展開的是一次非常詳細的勘測。五色海子山域的整體結構由這次勘測而被首次披露,主要山峰也被識別清楚(9座)。海姆與英霍夫分別於1935年和1974年出版的書籍,成為後來很長時間內西方登山者的主要資料來源。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n)(e)為海姆所註,分別表示他和英霍夫所命名的新名稱和當時已存的名稱。山峰對應中文名為自譯,據海姆所註含義與讀音。其中海姆命名和海姆測高資料出自原書示意圖3(Tafel III);三屏峰高度6012m數據出自原書示意圖1(Tafel I);英霍夫測高數據出自原書地圖B(Karte B)。


隨後,1939年,我國藏學傢任乃強撰寫《瀘定考察記》,他開始在漢語文獻中將五色海子山域作為一個專門區域進行詳述。任乃強意識到瞭高海拔山峰對於國傢和民族來說亦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和關鍵象征,但遺憾的是,由於任先生並非地理學科班出身,心有餘力不足,從而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地形,隻能照著海姆等人留下的資料來描畫貢嘎山域的山峰;他的文章也主要是基於海姆和波德塞爾兩次探險所出版的文獻加工而成。在任乃強的作品《關於木雅貢嘎》和《瀘定考察記》中,他將五色海子山的山峰分為瞭三個團塊,共6座:白海子山(2座)、黑海子山(3座)和紅海子山(1座),其中紅海子山的范圍與北部的華山接近。這劃分雖然略顯簡陋甚至失實(有許多矛盾之處),但卻是國人厘清五色海子山域的最早嘗試。即便是今天的讀者,在讀到這些文獻時,心情大概也會十分激動。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任乃強繪五色海子山域素描圖(自飛越嶺,今娘娘山徒步路線北側,1939年)。來源:任乃強《瀘定考察記》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今日牛背山視角的五色海子山域(2015年)。來源:重大登協,標註:Radium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新中國建國後,1965年,我國首次組織航空攝影,繪制橫斷山地區的基本地形圖;並於1972年出版1:10萬等若幹比例尺的地形圖(註7)。 這次測繪工作進行得比海姆的更為細致,確定瞭五色海子山域所有山峰和地形特征點的數據;同時由於利用瞭航片,使得整片山域的死角都被測量到瞭。此後五色海子山域的高程數據沒有再行系統調整的資料。故這版數據取代瞭海姆和英霍夫的舊測量結果,成為瞭後來、尤其是國內歷次登山探險所參照的標準資料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此圖似乎能構成一切登山探險的依據。不過,使用國傢基本圖數據作為標準,多年以來的一大問題在於,30°N這條重要的緯線——也就是地形圖的圖幅邊界——剛好從三屏峰和蛇海子山(四屏峰)之間的埡口穿過,這導致長期以來蛇海子山以北的地形圖圖幅始終處於保密狀態,從而使得北部區域的3座山峰高程和標準稱謂向來眾說紛紜、不為人知(似乎直到去年2020年,才有隊伍正式申請攀登北側圖幅上的山峰)。所以這一區域在30°N以南的山峰,其山峰識別和海拔高度在網絡上和文獻中基本無甚爭議;而30°N以北的山峰則各有說法、不能統一。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蘇聯軍圖上的五色海子山域;由於30°N緯線的穿越,五色海子山域被分割在兩個圖幅上。標註:Radium


面對這類海拔高度不明的問題,如今的登山者就會在報告中使用一些其他來源、自行測量或者粗略估計得到的數據來補充。其來源如蘇聯的航測地形圖等。在中村保的資料中,也使用這樣的數字補足過一些空白;然而這些數字顯然沒有基本圖那樣精確,經常會出現問題。不過其實,五色海子山域的一大特征在於各山峰的高度相近;所以相較於精確的海拔數值,確定山域內各山峰的高程順次似乎是件更重要的事。因為一旦海拔的順次確定瞭,各山峰的數值也就不難估計、或說炮制。


而在命名方面,國傢基本地形圖也存在一大缺憾:對於這片山域的9座山峰,基本圖隻提供瞭其中4座的名稱(田海子山、白海子山、蛇海子山、筆架山),從而催生瞭登山探險活動中的許多疑惑和“發明”


由此觀之、相較之下,事實上海姆的命名法更直觀易懂、不易以訛傳訛,是更加適合登山者使用的命名法;國傢基本地形圖的標註相對更顧及當地傳統,隻是其缺憾在於,遺留瞭很多未命名的山峰。此外,山友“小毛驢0024”也考證過山峰在當地的傳統稱謂,他提出的觀點其實是比基本圖更進一步照顧當地傳統的一些命名法,但最大的缺點在於主觀性、以及隨之而來的欠精確——地方的傳統稱謂未必是實際地形的準確反映、其指稱也未必是一對一的。綜上,對於山峰名的取舍問題,我認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以在地圖上標註“蛇海子山(四屏峰)”這類方式來兼顧二者。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主要山峰海拔與高程


五色海子山、或說田海子山域,在直觀上共可明確識別出9座山峰;其中8座山峰呈南北一字排列、於西坡可見;而田海子山獨自隱藏於東側,在西側不可見,必須在雅加梗埡口或以東的位置才能清晰分辨。


田海子山(拉莫蛇山)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田海子山(榆林宮視角,2016年)。來源及標註:Radium


田海子山是五色海子山域的最高峰、是山域內唯一的六千米級山峰,基本圖標高6070米。“田海子山”一名來源為山下的渾海子湖,此湖又稱田海子;此名稱亦由國傢基本地形圖標註確認。“拉莫蛇(Lamoshe或Lamo-she)”一名來源為當地藏語,在文獻上由海姆(A. Heim)首次記載,意為“女神山(der Berg der Göttin)”(註8)。 據山友小毛驢說,當地人認為此山是紮西澤仁瑪仙女的居所,印證瞭此義(註9)。 田海子山的海拔高程另有幾種:1930年中山大學川邊調查團中,地質學傢海姆測高6145米,而同行的著名地圖學傢英霍夫測高6120米。上世紀中葉蘇聯航測地形圖標高6089米。由於田海子山的關鍵坳(key Col)為雪門坎(3948米),略高於貢嘎山主峰3914米的關鍵坳(推測為疙瘩梁子埡口),故田海子山的母峰為貢嘎山,其地形突起度2122米,為一獨立山峰。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雅加梗,6400米雪山(The Ya-chia-k'an, Peaks 21,000 ft.),威理森攝,1908年7月19日。來源:[23],


白海子山及其南北衛峰(前/中/後屏嶺)


白海子山是五色海子山域第二高峰,峰頂在一南北走向、略向北西傾斜的雪梁上,基本圖標高5924米。白海子山以一道最低點5332米的鞍部與田海子山相接,此鞍部在地形上也構成白海子山的關鍵坳,故白海子山的地形突起度為592米,應當算是滿足瞭“獨立山峰”的標準。“白海子山”的名稱得自山峰西麓的湖泊白海子,此名亦由國傢基本地形圖所標註確認。白海子是康定附近一座比較有名的湖泊,任乃強就曾於民國時期記載過此湖(見任著《康定的海子》),並以此湖來命名湖泊上方的山峰。因此,基本圖上“白海子山”的得名或許也與任乃強的考證有些關系。不同於這一命名法,海姆則於1930年將白海子山命名為中屏嶺(Tshungpingling),取“中央的雪脊(Der mittlere Eisgrat)”義,可遵為副名。白海子山海姆測高為6060米,英霍夫則測高6035米。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白海子山,折多山視角。註意隱藏於其後、隻露出尖頂的田海子山。來源及標註:Radium


白海子山南北各有一衛峰。其中,南衛峰高度較低而較獨立於主峰,目前無公開發佈的稱謂,僅海姆曾命名其為“前屏嶺(Tshienpingling)”,含義為“前方的雪脊(Der vordere Eisgrat),從康定角度觀察”,或可遵為正名。此峰國傢基本圖標高5612米,海姆與英霍夫先後曾測得此山高5769米、5740米。此峰以一道山脊與其母峰白海子山連接,地形突起度在152-172米之間。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白海子山東南側(榆林宮視角)。來源及標註:Radium


白海子山北側衛峰較高而距離主峰較近,海姆曾命名為後屏嶺(Haopingling),含義為“後方的雪脊(Der hintere Eisgrat)”,此外亦無其他公開稱謂,或可遵為正名。此峰國傢基本圖標高5864米,因與母峰白海子山之間的關鍵坳很高,故山峰的突起度僅為104-124米。此外,海姆與英霍夫曾分別測得過6027米、5970米的高程。


田海子山、白海子山及其南北衛峰共同構成瞭南側一個小的山域,任乃強曾統稱其為白海子山,或白海子大雪山(註10)。


蛇海子山及其南衛峰(四/五屏峰)


北側的五座峰,任乃強稱其為“黑海子山”、“黑海子大雪山”的峰群,實際上是呈鋸齒狀南北並列、高度相近的幾座山峰,與南側的白海子山以一道細長、約5400米高的明顯鞍部隔開。本文按照30°N緯線的位置,將其分為北側以筆架山為標志性山峰的3座山峰、和南側的蛇海子山及其衛峰,分別進行整理。首先是南側的兩座山峰。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黑海子大雪山”全景——五色海子山域北側的5座山峰(折多山視角,2017年)。來源及標註:Radium


“蛇海子山”一名亦來自山峰西南壁下的蛇海子,此名也為國傢基本圖標註確認。蛇海子湖相當修長,在衛星影像上不能清晰展示,但其湖水很深。此外,海姆命名此山為四屏峰(Szěpingföng),意為“[由北向南數]第四座冰峰”,或可遵為並行的名稱。此山國傢基本圖標高5878米,海姆與英霍夫則先後測高5987米與5960米。蛇海子山的母峰為其北側的三屏峰,兩山相接的埡口最低處在5560-5580米之間,故蛇海子山的突起度在298-318米。


蛇海子山南側衛峰國傢基本圖標高5672米,其“蛇海子山南衛峰”的稱謂為本世紀的登山隊伍所始創,實際上海姆曾命名此山為“五屏峰(Wupingföng)”,或可遵為正名。此山是五色海子山域山峰中較低矮的一座,也是所謂“黑海子山”群峰中最南側、最靠近白海子山的一座;它的山形也較為和緩,因此成為國內外一些登山隊伍的訓練場,是北部峰群中攀登記錄最多的山。因南北鞍部高程過於近似,根據基本圖難以明確其母峰,根據ALOS高程數據推測有可能為三屏峰;此峰地形突起度在232-252米。或許是因為高度不突出,海姆與英霍夫雖然命名瞭此山,卻都沒有對它展開測高。因而在基本圖之外,此山所見的唯一高程來自於蘇聯軍方地形圖,標高5652米。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蛇海子山(四屏峰)與五屏峰。來源及標註:Radium


◉ 筆架山問題:筆架山及其南北兩衛峰(一/二/三屏峰)


之所以抬出一個“筆架山問題”,是因為筆架山的所指到今天也並不明確。如前所述,這或許是大地坐標系開的一個小玩笑——蛇海子山北側三座山峰的地形圖至今仍難以得見。不過,我通過閱讀曾經參考過基本圖的各種公開學術材料,進行交叉對照和還原,大體得出瞭一個結論,就是:一直以來各種登山戶外資料中所指稱的那座“筆架山(5880米)”是有誤的


何謂“筆架”?根據國傢地名信息庫,也就是第二次國傢地名普查的成果,筆架山因“形似筆架”而得名。那麼毛筆時代的筆架長什麼樣子?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毛筆筆架,或稱擱筆。來源:聚沙


“孤木不成林”,一座山頭是形不成“筆架”的。“筆架山”起初指的顯然不止一座山頭,而是幾座山峰的統稱:這讓我想起瞭之前曾討論過的、貢嘎山南側“三連峰”的情況。但是種種證據——尤其是看到過基本圖的人都使用這一名稱——又表明,“筆架山”這個源自於當地歷史習俗的名稱很可能為國傢基本圖所標註確認,變成瞭北側峰群中某一座山峰的獨有稱謂。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所指存疑的筆架山附近,三座山峰。來源:Radium


海姆曾在測繪工作中,逐一為北側的這三座山峰自北向南命名為一屏峰、二屏峰和三屏峰,三屏峰南側緊鄰的就是四屏峰,即蛇海子山。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山友們往往認為國傢基本圖將“筆架山”一名標註在瞭三屏峰、也就是蛇海子山北側緊鄰的山峰上,並將此山標高5880米;此外,這三峰在網絡上未見有其他標註數據。


“5880m:地圖上叫筆架山,此山是老榆林村的神山:當地藏族發音為拉莫蛇山。”(小毛驢0024:《偉大的貢噶》)


但這並不十分尋常,因為國傢基本圖應當不會漏過兩個如此明顯的地形特征點;為瞭尋找一些線索,我轉而求助一些學術資料。由於地質工作者、尤其冰川凍土學者使用的數據一般為國傢基本圖,所以其論文的高程數據大都依照瞭基本圖上特征點的標高。果然,在一些對五色海子山域冰川的研究中,三屏峰北側冰川最高點擁有著5917米的標高,這就意味著在國傢基本圖上、蛇海子山北側的三屏峰標高確為5917米,而非以往認為的5880米。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5880米特征點與康瀘邊界。來源:[4]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康瀘政區邊界與地形及特征點的關系。來源:ALOS全球高程數值模型-Radium標註


那麼,5880米的數字又是哪裡來的?我並沒有在已有資料中找到對應信息。但眾多線索都指向——基本圖上確有一處5880米的標高。我一開始猜測基本圖修改過,但又覺得這猜測太無根據。直到一次翻閱資料時意外發現,康定政區圖上竟標註瞭5880米山峰的位置;並且更戲劇性的是,這座山峰所處的位置很特殊——這個點點在瞭康定市與瀘定縣的行政邊界北側。眾所周知,康定與瀘定以五色海子山的山脊為界,但三屏峰擁有一條東山脊,康瀘界線恰好又在三屏峰的頂峰向東拐,沿著這條東山脊向冷竹關折去瞭。這就證實瞭5880米峰在基本圖上存在,且它並不是三屏峰或說以往的筆架山,而事實上是在三屏峰的北側!一個可能延續瞭多年的錯誤,就這樣慢慢浮出瞭水面。


那麼,現在基本可以確定瞭:這個5880米峰所指的其實是海姆所說的二屏峰,即山友們一般所說的筆架山II峰;基本圖上的“筆架山”一名也應當是標註在瞭二屏峰上。之所以這樣肯定,除瞭5880這個海拔高度的對應關系之外,還因為在任意國內公司出品的地圖軟件上,筆架山都被清晰地標註在衛星影像圖中二屏峰的位置上。而可以想見的是,這些軟件的基礎數據應當是由官方測繪部門所提供的。結合起海拔數值的對應關系,這一“誤標”不太可能是巧合。


至此,伴隨著一系列的旁證和推斷,筆架山的所指問題就基本得到瞭一個較合理的結論;同時,三座山峰的高程我們也得到瞭兩個。可以作一階段性的總結:


蛇海子山北鄰的山峰,國傢基本圖上未標註名稱;海姆於1930年命名它為三屏峰(Sanpingföng),取“康定視角[由北向南]的第三座冰峰”義,或可循為正名。山峰在基本圖上標高5917米,是北側五座峰當中最中間、最高的一座。其關鍵坳可能在五屏峰和白海子山北衛峰之間,突起度在500米左右,大體符合獨立山峰的標準。此外,三屏峰1930年由海姆與英霍夫分別測高6010、5990米,海姆書中的另一處標註為6012米,似乎為同次測量中未作近似處理的結果。三屏峰在1980年繪制的蘇聯軍圖上還擁有著5933米的測高數字。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筆架山(二屏峰)、三屏峰與蛇海子山(四屏峰)西南側(榆林宮視角)。來源及標註:Radium


筆架山,因此峰與南北鄰近山峰並列,整體山形似筆架而得名;“筆架山”一名很可能由國傢基本地形圖標註確認。此外,海姆曾命名此山為“二屏峰(Örpingföng)”,或可與“筆架山”並用,遵為副名。筆架山基本圖應標高5880米,另擁有海姆與英霍夫的分別測高:5959米、5930米。此山實際上略低於南側的三屏峰,為三屏峰的北衛峰,突起度估計接近300米。此峰的形態特征為北面的寬闊雪坡。


筆架山北側衛峰,國傢基本地形圖上應當未標註名稱;海姆命名其為一屏峰,取“第一座冰峰(das erste Eishorn)”之意,或可用作正名。此峰為五色海子山域最北端的一座雪峰,位置最遠,資料也最少。國傢基本圖標高未知(但應有數據),海姆與英霍夫測高分別為5926米、5900米。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此山顯然矮於二屏峰(5880米)。根據ALOS高程模型的數據,此山約5791米,國內另有山友猜測此山高5822米,但這些都並非專業的測繪結果。根據ALOS數據估計,此峰的母峰為三屏峰,其地形突起度略高於二屏峰,或與二屏峰接近。


這樣,除瞭一屏峰限於資料匱乏、仍有少許未知因素之外,五色海子山域全部9座主要山峰的名稱和高程,就整理清楚瞭。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筆架山(二屏峰)及其南北鄰近山峰(一、三屏峰)標註圖,折多山視角。來源及標註:Radium


◉ 其他“小突起”


地形圖上的特征點: 無論在海姆的測繪圖上還是在國傢基本圖上,都有許多這樣的特征點。這些特征點中有一些是關鍵山坳的高度,另一些則是小山峰的高度,這些小山峰因其突起度太小而無法與山體相分別。比較知名的如5504米點,這個點所指的其實是南北兩片山域中間鞍部上的一個極小突起,但被一些整理者(如中村保)當作瞭視野中的蛇海子山南衛峰高程。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5504米突起,折多山視角。來源及標註:Radium


此外,田海子山北側的5802米點、南側的5624米點,都是一些不夠突出的小衛峰,其突起度均在100米甚至40米以下。


近年來登山者識別出和試圖命名的地形突起: 這樣的情況目前並不常見,但以後或許會越來越多。2019年,意大利攀登者弗蘭基尼(Tomas Franchini)首攀田海子山東坡,隨後又連續單人solo瞭兩條巖石線路,他就曾試圖將後面所攀的兩座小衛峰命名為“Pietro’s Picco”與“繼躍山(Jiyue Shan)”。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還有多少未登峰:攀登簡史


根據美國登山雜志(AAJ)刊登的報告,1993年,美國著名的“攀登浪子”貝基(Fred Beckey)率隊前來登山,是所見第一支涉足五色海子山域的登山隊伍。該隊當年有4人首登田海子山,但貝基本人卻未參與攀登,而是獨自一人深入五色海子山域腹地考察,為以後的攀登積累資料。


1996年,貝基率隊重返五色海子山域,隊伍分為若幹攀登小隊,完成瞭三屏峰(5917米)、蛇海子山(四屏峰,5878米)和蛇海子山南衛峰(五屏峰,5672米)的首登。貝基本人卻因高山病而再次未能參與攀登。


此後,在21世紀的前十年,國內的攀登者開始探索和嘗試五色海子山域的山峰。但均沒有新的未登峰被攻克;嚴冬冬團隊(嚴冬冬、古奇志)2010年曾嘗試從東坡攀登白海子山,但遺憾未獲成功。直至2014年,李宗利、迪力夏提首登白海子山,才再次更新瞭此區域的未登峰紀錄,並且是整個貢嘎山域第一項由國人完成的未登峰首登。


2019年,意大利攀登者弗蘭基尼選擇自瀘定方向進山、從東壁攀登田海子;期間搭檔離開,弗蘭基尼最終單人solo完成這條新線路。隨後,弗蘭基尼還獨自完成瞭田海子山東北兩座低矮衛峰的攀登,見上文。


2020年,國內攀登者阿左團隊完成瞭田海子山主峰南側5600+小衛峰的攀登。


綜上所述,在五色海子山域的9座主要山峰中,目前僅餘4座未登峰:一屏峰、筆架山(二屏峰),前屏嶺(白海子山南衛峰)和後屏嶺(白海子山北衛峰)。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域主要山峰標註圖。來源:重大登協-Radium標註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雅拉埡口附近攝五色海子山域(2021年)。來源:LiuZhi


五色海子山域:貢嘎以北,你一定見過卻未聞其名的神秘山域

▲五色海子山朝霞,東坡(四人同山)視角。來源:Sailing723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貢嘎山域地名考,你知道的山名可能是錯的

貢嘎山早期探險考察史,領略前人的執著與情懷!


註 腳

註1:“雅加梗”見於國傢地名信息庫(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2014年至2018年),同“雅傢梗”(見於國傢基本圖)。

註2:[17],第179頁,自譯。

註3:[4],第194頁。另有些舊輿圖認為康定的“五色海子”確是五座顏色各異的高原湖泊,但其可靠性存疑。見《巴蜀珍稀輿圖文獻叢書》(第十六卷),成都:巴蜀書社,2014年。

註4:[1],第11頁。

註5:[17],第190-191頁。

註6:[19]。

註7:[6]。

註8:[15],第234頁。

註9:[8]。

註10:[2],下冊,第210頁。


參考文獻

[1]. 任乃強:《關於木雅貢噶》,收入《康導月刊》,第7-8期,1945年6月

[2]. 任乃強:《任乃強藏學文集》(上、中、下冊),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年

[3]. 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地名錄》,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地名領導小組編,1986年

[4].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地名領導小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地名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地名領導小組編,1986年

[5]. [美]斯蒂芬妮·薩頓:《苦行孤旅:約瑟夫·洛克傳》,李若虹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6]. 蒲健辰編:《中國冰川目錄》,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4年

[7]. 四川大學博物館編:《華西邊疆研究學會雜志 整理影印全本》,霍巍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8]. 小毛驢0024:《偉大的貢噶》,2004年5月。網址:http://www.rockbeer.org/info/Minya_Konka.php

[9]. 姚樂野編:《<康藏前鋒><康藏研究月刊><康導月刊>校勘影印全本》,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

[10]. [英]E. H. 威爾遜:《中國:園林之母》,胡啟明譯,廣東科技出版社,2015年

[11]. [英]赫伯特·斯蒂文斯:《經深峽幽谷走進康藏》,王啟龍譯,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12]. Béla Széchenyi, Die Wissenschaltlichen Ergebnisse der Reise des Grafen Béla Széchenyi in Ostasien 1877-1880, Wien, 1893

[13]. Burdsall, Richard L., Men Against the Clouds –the Conquest of Minya Konka, 1935

[14]. Edgar, J. H., Notes onthe Mountains about Tatsienlu,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82, No.3 (Sep., 1933) pp.264-267

[15]. Heim, Arnold, Minya Gongkar, Berlin: Hans Huber Verlag, 1933

[16]. Imhof, Eduard, Die Großen Kalten Berge von Szechuan, Zürich: Orell Füssli Verlag, 1974

[17]. Pratt, A. E., To the Snows of Tibet,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892

[18]. Rock, Joseph F., the Glories of Minya Konka,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1930.10

[19]. Stevens, Herbert, Sketches of the Tatsienlu Peaks,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75, No. 4 (Apr., 1930), pp. 353-356

[20]. Tamotsu Nakamura(Tom Nakamura), East of the Himalaya: Alps of the Tibet & Beyond Mountain Peak Maps, ナカニシヤ出版, 2015

[21]. Tom Nakamura, Minya Konka Massif (including Lamoshe, Lotus Flower Mtns), Asian Alpine E-News, No.10, 2017.8

[22]. Wanqin GUO, Shiyin Liu, Xiaojun Yao, Junli Xu, Donghui SHANGGUAN, Lizong Wu, Jingdong ZHAO, Qiao LIU, Zongli JIANG, Junfeng WEI, Weijia BAO, Pengchun YU, Liangfu DING, Gang LI, Ping LI, Chunmei GE, Yuan WANG. The Second Glacier Inventory Dataset of China (Version 1.0). Cold and Arid Regions Science Data Center at Lanzhou, 2014

[23]. Wilson, Ernest Henry, 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 New York: Doubleday, Page & Co., 19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