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位於武隆區廟埡鄉,距離武隆城區83公裡,距離重慶城區130公裡。鳳凰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寨古寺更有常年不滅的香火,特別是每月農歷29,上山燒香祭拜的香客更是人山人海。鳳凰山不僅是廟埡鄉的一張名片,更有可能是武隆區未來旅遊開發的一片熱土。
一條新建的登山步道直達山頂,這條登山步道是近幾年為開發鳳凰山而修建,也得虧是修建瞭這條登山步道,要不然想登上山頂還真有點麻煩,因為登鳳凰山當天正好是下雨,要不是這條登山步道,還真不知道登上山頂要滑倒幾次才能到達目的地。
鳳凰山當地人也叫鳳凰寨,還保留有一扇寨門,這扇大門修建於清代中前期,距今有將近200年的歷史。歷經多年的風雨侵蝕,寨門依舊是穩固如山而屹立不倒,足見修建寨門的石材有多麼的硬實,同時也體現瞭當年修建工人們的精工傑作和挑選石材的刁專。
上午的10點鐘在鳳來鎮出發,來的路上一直就能聽到鳳凰山傳出來的炮竹聲,路況的不熟悉還有途中又在獅子寨遊玩,來到鳳凰山已經是下午的13點鐘。香客們已經逐步退場,但還有零零散散的香客燒香許願。前面這位大爺身後的這棟老房子是一座廟宇,也是登上山頂除瞭寨門看到的第一棟建築物。
小廟有三間祭拜堂,最裡邊為觀音娘娘,觀音娘娘旁邊是求子菩薩,若是有求子意願,香客們都來此地燒香祭拜,無子求子也好,多子多福也罷,看著祭拜臺上的香燭和紙錢灰,想必來此求拜的人不少。
中間為唐玄奘,唐玄奘身後的墻壁上有師徒四人畫像,看得出來在此祭拜是保佑人生之路一片坦途的意思。
最外邊的一間為八仙圖,八仙明代之前說法不一,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代八仙所列神仙各有不同。明代之後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漢鐘離(鐘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巖)、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呂洞賓大傢都很熟悉,是一個爛好人,何仙姑是八仙當中唯一的仙女,鐵拐李更不用說,有一段時間民間還利用鐵拐李的仙法驅逐蚊子。其它幾位神仙就不解釋,八仙過海各個都顯神通。
半山腰上的一個土地廟香客們都不放過,看著大夥燒香也跟著湊上去看熱鬧,盡管自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太喜歡燒香拜佛,但湊熱鬧的從來就不會放過。也不知道燒香燒紙錢後能帶來什麼,但是圖一樂也算是這個月農歷29最大的滿足。
登上山頂看到兩座像是舍利塔的建築,左邊的塔尖已經掉落一半。聽說舍利塔裡面都裝有德高望重的僧人舍利,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這座舍利塔裡面確實看不到任何東西。
右邊的舍利塔就剩下一個石墩,石墩上還有一塊記錄文字的石碑,隻是年代的久遠和自然風化,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字跡看得很清楚也未必看得出來記錄的是什麼,畢竟自己肚子裡的墨水有限,文化低或許是自己今生最大的失敗。
達到山頂看到一座牌坊,牌坊中間有“福勝寺”三個大字,“福勝寺“左邊為海晏右邊為何清。海晏河清是一個成語,比喻黃河水清瞭,海也沒有浪瞭,意思就是天下太平。當年修建這座福勝寺,或許就是祈盼天下太平,橫顏盛世的意願。
走過牌坊後就是福勝寺的三間大殿,中間為正殿,正殿前有四根望柱類似於闕,每根望柱都各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殘存的望柱大概有10米高,望柱上都刻有文字,隻不過文字有些模糊不清。
望柱頂部還刻有龍纏繞,龍在古代代表著朝廷和權利,莫非福勝寺在古代是朝廷出資修建而成。隻不過望柱上沒有文字記載福勝寺的修建時間,所以不知道福勝寺的修建是在那個朝代,或許這就是福勝寺最大的遺憾。隻知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不知道修建於何時,福勝寺莫非又是一個歷史疑案。
正殿裡的佛像,很顯然這尊佛像是近些年修建的,不隻是信仰習慣還是香客們的喜好,大多都不在正殿裡燒香燒紙錢,整點外倒是一大堆的蠟燭和紙錢灰還有炮竹燃爆過後的殘渣。正殿的除瞭正中央的佛像,旁邊還有很多殘缺不全的佛像,這些殘缺不全的佛像可能要被處理掉瞭。
左殿擺的是神像,神像的旁邊是八仙,八仙前文已經描述過,這裡就不再敘述。盡管來到福勝寺已經是香客們燒香的尾聲,但是香客還是不少,奇怪的是左殿燒香的都是年輕人。
出瞭左殿大門,看到這座媒婆神像後才知道左殿為求緣殿,也難怪來這裡燒香的都是一些年輕人瞭。得知左殿是求緣殿後目前還打光棍的自己還真有點像燒香拜佛的沖動,無奈這裡沒有售賣香火蠟燭,來這裡燒香拜佛或者燃燒炮竹的都是自備,也錯過這次的求緣之旅而遺憾。
這尊看著怎麼都像是西域喇嘛的小醜雕刻人像,頭頂上“你也來瞭”看著讓人幻覺不斷。熱情又帶有點曖昧的表情,還有手裡的棉花糖,感覺這小醜有點像引誘人的意思,當然隻是一個無神論者的膚淺認識,具體為哪般還得知情人士詳解。
山腳下有一塊平壩,平壩修建瞭停車場,大概有50個車位足夠香客們的需求。當天由於下雨的原因,很多香客燒完香火就速速離去,要是在平時這裡的車位都不夠用。
鳳凰山腳下有農傢樂供香客們用餐,個人餐30元一份,這是聽人傢說的,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瞭。當天又下雨天色又有點暗沒有進去吃飯,最後到廟埡的街上隨便點些點些吃飽後就往鴨江走,同時也結束瞭今天的廟埡鄉鳳凰山之旅。
上鳳凰山的路上,看見一座遭破壞瞭的古墓,墓室已經被打開,墓室的出口還能看到幾塊模板,此時正值傍晚而且又下著雨,墓室裡面時不時地冒出一絲絲青煙,看著還真點緊張。當地人說隻是一座和尚墓,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瞭,隻不過這墓室打開著又在路邊,膽子不肥的人都不敢一個人走這條路。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見其所想,所想所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夥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