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雄奇的賀蘭山是橫亙在寧夏、內蒙兩省間的天然分界線,塞上旖旎而又充滿野性的自然風光,歷史上匈奴、突厥、鮮卑、黨項等遊牧民族刻下的古拙、粗獷的巖畫更為這裡塗抹上濃厚的傳奇色彩。賀蘭山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山”,以太西煤為代表的優質而豐富的煤炭資源享譽全球!

為瞭開采深藏山間的煤炭,平汝支線應運而生,這是一條單線電氣化鐵路,建成於1971年。起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包蘭鐵路上的平羅站,之後幾乎一路貼著寧、蒙省界前行,從陶斯溝站進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又在白芨溝站回到寧夏境內,終到汝箕溝站,全長82公裡。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平汝支線的起點——平羅站(拍攝:孫澤)

蘭局最後的韶山3

平汝支線以煤炭運輸為主,列車幾乎都是“焦龍”,由蘭州鐵路局迎水橋機務段的韶山3型電力機車牽引,近年來隨著韶山3的“老邁”,不少蘭局迎段的HXD3也被調來跑平汝支線。迎段還在大武口站設立瞭一個運用車間,專供平汝支線機車整備。作為中國鐵路一款非常經典的電力機車,韶山3的“足跡”曾遍及大半個中國,蘭州鐵路局擁有過規模龐大的韶山3“車隊”,蘭州西、嘉峪關、迎水橋3個機務段均有配屬,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幹武、嘉鏡、平汝等線路均有過韶山3的身影。但隨著“和諧”系列電力機車的大規模配屬,蘭局的韶山3逐步退役,2016年,隨著嘉鏡線韶山3的下線,蘭局管內就隻剩平汝支線及包蘭線迎水橋至惠農區段還活躍著最後幾臺韶山3瞭。蘭局的韶山3,雖遠不及成都和昆明鐵路局數量多,但韶山3馳騁大漠的壯麗場景卻是其它地方萬萬看不到的!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駛過道口的韶山3(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韶山3上“蘭局迎段”的段標(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武口站站房(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小票車駛出大武口站(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蘭局迎段大武口運用車間(拍攝:孫澤)

除瞭貨車,平汝支線上還有一對小票——銀川至汝箕溝的7523/4次列車,這趟車由蘭局迎段的韶山3或韶山7C牽引,車底為6節YZ25B,全程運行4個多小時,票價僅9.5元。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銀川至汝箕溝的7523/4次列車(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銀川站,銀川至汝箕溝的7524次列車與銀川至中衛的7531次列車同站臺發車(拍攝:楊誠)

有趣的是,筆者的朋友張一飛和張亦航2015年3月31日探訪平汝支線柳樹溝展線的時候,正巧碰上新任蘭局局長添乘蘭局蘭段HXD3D型電力機車0174號車視察。據他們回憶,傍晚五點多,當時聽到手臺裡報告:“客車57004柳樹溝站兩道通過”,還很奇怪這個點怎麼會有客車,結果看到駛來的竟是一臺HXD3D後簡直驚呆瞭!後來他們知道是蘭局局長巡視後,才想起那天早上在7523次上隱約聽到列車員嘀咕:“我幹瞭快三十年瞭也不知道道局長長啥樣!”原來是說這事兒……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漠中飛馳的HXD3D(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HXD3D的司機室內擠滿瞭蘭局的領導(拍攝:張亦航)


穿行大漠的鐵路

平汝支線地處賀蘭山與烏蘭佈和沙漠交界處,從大武口站開始,鐵路兩旁就佈滿瞭連綿的沙地。過瞭大武口鐵路逐漸進入山區。沙漠地帶,山間也草木難覓,放眼望去,紅褐色的丘陵綿延不絕,嶙峋的怪石如群羊般遍佈山坡,盡顯遼遠蒼涼。鐵路在山溝溝裡蜿蜒,很多車站也以“溝”為名,如陶斯溝、大磴溝、柳樹溝、白芨溝、汝箕溝等。不少車站的站房和墻壁上仍保留著“文革”時期的標語,盡管紅磚堆砌的墻面早已被風沙侵蝕成瞭黃褐色。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穿行山間的“焦龍”(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車行山間(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7524次列車駛過陶斯溝(拍攝:仲廣智)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磴溝站墻上的標語(拍攝:季雲柯)

呼魯斯太是平汝線上少數幾個不以“溝”為名的車站,“呼魯斯太”是蒙語音譯,意為“長滿蘆葦的地方”。當然,荒涼的大漠上蘆葦倒是沒見著幾棵。呼魯斯太因煤而興,有著“煤海”之譽。

柳樹溝站在呼魯斯太站下行方向12公裡處,是一個為匯車而設的三線小站。車站南面是無盡的山巒,北面則是一馬平川的沙漠。周圍隻有一兩戶牧民,可謂“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緊鄰車站下行方向是平汝支線上唯一的展線——柳樹溝展線,這是一個S型展線,從大漠蜿蜒融入群山。展線與柳樹溝站之間岔出一條避難線,從山上下來的列車都要在這個道岔前機外停車,信號開通後才能繼續前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因這裡處在峽谷的出口處,故常常刮起強勁的狂風。友人張一飛和張亦航之前探訪時,將這風斥之為“妖風”,聽說“穿著棉襖趴在地上還嫌冷”。筆者雖未見到“風吹石頭跑”的“奇景”,臉卻也被吹來的風沙打得生疼!曾向一位跑平汝線的“大車”抱怨:“柳樹溝也太名不副實瞭,哪裡有柳樹嘛?”他說:“就車站前面有兩棵!其它地方都沒有……”查看地圖,柳樹溝站附近還有個叫“死人圈”的地方,也許是因這一片過於荒蕪而得名。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漠中的柳樹溝站,車站前有條避難線,所有列車都要在這裡機外停車,“局長座駕”也不例外(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行駛在柳樹溝展線上的7524次列車(拍攝:張亦航)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漠中的展線(拍攝:仲廣智)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大雪之中,奮力攀爬柳樹溝展線的7523次列車(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行駛在兩層展線上的7523次列車(拍攝:張亦航)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筆者在山上拍攝大漠中的列車(拍攝:張亦航)

過瞭柳樹溝,鐵路重返山間,跨過寧、蒙交界的一條山溝後,賀蘭山的一脈——蠶木梁矗立在眼前,全線最長的隧道——2054米的賀蘭山隧道即位於此。有趣的是,隧道內除瞭鐵軌,還留有人行道,常見村民騎著摩托車穿行其中。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賀蘭山隧道(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穿行賀蘭山中,即將駛入賀蘭山隧道的7523次列車(拍攝:張亦航)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列車跨過的山溝是寧、蒙省界(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幹旱地區,難得下瞭一場雨,枯黃的山間霧氣氤氳,顯得光怪陸離(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雲霧中駛來的7524次列車(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穿過賀蘭山(拍攝:張亦航)


大山深處藏煤城

白芨溝站就緊鄰在賀蘭山隧道的另一端,車站附近有大峰煤礦的總部和傢屬區,形成一個熱熱鬧鬧的礦區小鎮。從荒蕪的大漠瞬間來到喧囂的城鎮,仿佛穿過的不是賀蘭山隧道,而是時光隧道。礦坑則在汝箕溝站旁邊,白芨溝到汝箕溝,列車要穿過一座近百米高的大橋——比利溝大橋,此橋曾一度為中國最高的空心橋。聽“大車”們說,以前開蒸汽機車過橋的時候,總覺得“車兩邊空空的”,不禁心驚肉跳,現在開電力機車好多瞭。過瞭橋,平汝線的終點——汝箕溝站就到瞭。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比利溝大橋(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平汝支線的終點——汝箕溝站(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早些年,山間還沒通自來水,車站用水就靠這種水罐車運送(拍攝:張一飛)

汝箕溝站旁邊即是大峰煤礦巨大的露天礦坑,采出的煤用一種能裝載300噸的巨型卡車運送,卡車有好幾層樓高,平時街上見到的運渣土的自卸車已不算小,但在它面前就是個“小玩具”。坐上煤礦的通勤大巴,沿著山路一路下坡,不一會兒就到瞭白芨溝鎮上,這裡有通往銀川的中巴,筆者就坐著這車返回省城。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300噸巨型卡車(拍攝:孫澤)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巨型卡車將煤炭運出礦坑(拍攝:孫澤)

進山的公路比鐵路還有險要,很多地段直接就在山石間摳出一道地塹,做為公路的路基。筆者原以為像這種深藏山中的煤礦一定是建國後地質隊用現代手法勘測出來的,不曾想當地人告訴我,早在明朝時期,我們的先祖就在此開礦瞭。震驚之餘,筆者不禁深深地佩服歷代礦工們的智慧與辛勞,向這些戰天鬥地的勇士們致敬!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汽車在嶙峋的山巖間穿行(拍攝:張一飛)

鐵影|穿行賀蘭,馳騁大漠——平汝支線運轉記

返程,筆者乘坐銀川客運段擔當的銀川至北京西的Z276次“絲路驛站·寧夏號”列車(拍攝:張一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