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潮汕地區一般指的是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個城市。這些地方原本都不產牛,卻能把牛肉丸、牛肉火鍋做成當地的美食名片。同時,潮汕菜更是和廣府菜、東江菜一起,成為粵菜三大流派。那麼,潮汕美食究竟牛在哪裡?
手打牛肉丸:千錘百煉的真功夫
潮州古城,韓江水穿城而過,臨江的牌坊街是探訪潮汕文化和美食的好地方。如果到這裡遊玩,導遊或者當地的朋友一定會首先推薦牛肉火鍋,而必點菜絕對是手打牛肉丸。
手打牛肉丸師傅張澤鑫,幹這一行已經整整八年。為瞭保證牛肉丸的口感,他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屠宰場一早送過來的牛肉打成牛肉丸,時間通常不超過4小時。
潮汕美食講究一個鮮字,一顆合格的潮汕牛肉丸,口感必須既細膩又夠彈性,咬下去要有點爆汁,想要達到這樣的口感必須選用新鮮的黃牛後腿肉,剔除筋膜以後用鐵棒反復捶打。這五斤牛肉,他需要用手裡那兩根加一起七斤重的鐵棒反復捶打一個小時以上。
牛肉丸爆汁的關鍵是牛油,牛油需要提前凍凝,然後用絞肉機絞成直徑三毫米的牛油餡,再和調料混合在肉糜裡。這些鮮牛肉丸,直接下鍋裡煮熟就能食用。
2020年初,疫情來襲,這傢店虧損上百萬,門店負責人決定轉戰網絡,把牛肉和牛肉丸放在線上銷售,不到一年的銷售時間,雖然沒有將門店之前的損失賺回來,但至少目前能夠攤平門店的人工和基礎費用支出。
吳宗林是汕頭一傢牛肉火鍋店的負責人,每天清晨他都要去距離自己店鋪500米的屠宰場選牛。開火鍋店之前,他就在這個屠宰場上班。他的火鍋店開在這個既不是商業區也不是旅遊區的地點,還能生意火爆,秘訣就是距離屠宰場非常近。
吳宗林一直要求,他店裡的牛肉和牛肉丸從屠宰到上桌要保持在六十分鐘內,這樣涮出來的牛肉才有絲絲甜味兒。距離屠宰場近,時間能保證,而且他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挑到最好的牛。
跟牛打交道多年的吳宗林可以根據牛的體態特征判斷出牛的年齡。用來做牛肉火鍋的牛,一定要選用雲、貴、川、甘、陜等地三歲左右的黃牛。用吳宗林的話來說,潮汕人可以一天不吃米飯,但是不能一天不吃牛肉。
在2016年發佈的《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汕頭牛肉丸》中明文規定:隻有牛肉含量大於90%的牛肉丸,才能叫"汕頭牛肉丸"。除瞭這樣的真材實料,吳宗林的汕頭牛肉丸還有他的獨傢秘籍,那就是用牛骨湯煮過再銷售。哪怕顧客買回去以後用清水煮,都能基本保證和堂食一樣的原汁原味。
疫情之後,吳宗林火鍋店堂食的生意減瞭一半,但是因為品質過硬,半成品的零售卻不降反增,同時他迅速開辟瞭網上銷售的新渠道。把潮汕牛肉火鍋必備的沙茶醬、辣椒醬和紅蒜酥搬到瞭網店上。這樣成套的正宗美食輸出,受歡迎的程度遠超他最初的預期,網絡銷售量比從前翻瞭五倍。
在吳宗林看來,把牛肉丸賣往全國各地,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潮汕地區牛文化的輸出,所以他還研究出瞭牛肉卷、醬牛肉、牛腩煲、牛蹄筋等一系列牛肉制品,並且都搬到瞭線上進行銷售。
潮汕人對牛肉烹制精益求精又不斷創新,讓牛肉丸這一傳統地域特色的美食正在走出美食孤島。京東數據顯示,2021年年貨節賣得最好的廣東年貨正是手打牛肉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名小吃”。
一隻鹵鵝1800元,如今網購也能買得到
獅頭鵝,因頭部肉瘤隨年齡而增大,形似獅頭聞名。因體型龐大,有“世界鵝王”的美譽。獅頭鵝原產廣東省饒平縣,現汕頭市郊養殖較多。120天的成年獅頭鵝體重在10-12公斤左右,而三年以上的獅頭鵝公鵝體重近20公斤。
李恒勤在汕頭經營鹵鵝店已經有二十多年瞭,他想著把自己的店做成百年老店,所以每一份食材都要精挑細選。李恒勤店鋪裡平常賣的都是120天到150天左右的青壯年鵝,因為這樣的鵝肉質細膩鮮甜。
潮汕鹵鵝,要求必須是當天清晨宰殺的鵝,而且鵝身除瞭頸部之外不能有傷痕,所以從宰殺到清理,整個過程隻能人工操作。清洗不光關乎賣相,還影響味道,李恒勤需要把鵝的口腔、脖子、腳掌等部位反復清洗,處理幹凈之後將整隻鵝用幹草捆好,放入事先調好的鹵湯之中鹵制四個小時。一隻鵝大概要賣1800元。
1800元的昂貴的價格並不影響潮汕人對它的情有獨鐘,畢竟在當地“無鵝不成宴”。不同於川鹵的香辣、蘇鹵的回甜、魯鹵的咸鮮,潮汕的鹵水以味濃香軟著稱,但每傢鹵鵝店的味道又有所不同,因為鹵鵝的配方基本都是傢傳或者在祖方基礎之上改良的。
李恒勤店裡的配方就是他根據祖方又加瞭十幾味中藥調制而成,不僅味道好,還能中和吃肉太多的火氣,而且每鍋鹵湯他都要自己嘗過才能放心。
鹵好的鵝要趁熱澆上一層油,不但顏色好看,也有增香的作用,稍微控油之後就可以拿到檔口賣瞭。李恒勤的店鋪雖然不大,但是生意很火,每天鵝一拿出來,就有很多人在排隊。如果來得晚,那一定就吃不到鵝瞭。
李恒勤的店原來可以堂食鵝肉飯,疫情之後來店裡吃飯的客人不多,索性他就把原來堂食的桌子都撤掉瞭,改為檔口銷售。這樣一來客人反而比之前還多,一天能賣三五十隻左右。
現在李恒勤的鹵鵝很受歡迎,很多客人外地的親戚朋友都要求他給快遞。於是,他也嘗試著進行線上銷售。把鵝肝、鵝珍、鵝掌、鵝翅、鵝肉這些都分割好銷售。沒想到很受歡迎,每天光是分切鵝的快遞就要發上30多份。
【半小時觀察】“小而美”如何打開大市場
不管是牛肉火鍋還是鹵鵝,其中體現的正是嶺南文化的包容和變通。除瞭本身的文化底蘊,餐飲又是最能感知經濟律動、最快反映消費需求的行業。這些年,鴨脖、酸菜魚、烤魚、小龍蝦等原本富於地域特色的美食相繼紅遍大江南北。而新鮮、原味、營養,潮汕菜正好契合當下人們對於健康飲食的需求。
如何通過互聯網賦能,將一個領域、一片區域深耕的“小而美”產品,帶向更大更廣的市場,需要不斷研究新需求、新消費,提供升級產品和服務,完善供應鏈,形成供給與需求的“推拉效應”,從而撬動內循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我們也相信,新的消費時代,傳統菜系將會因為從業者們的傳承與創新走得更遠。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記者:張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