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一直很想寫寫那些我旅行過的地方。我走到今天,和我在旅行中經歷的事情和遇到的人有很大的關系。


旅行是我打開人生和獲得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先分享在中國的旅行。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在網上找到中國地圖,查看我都去瞭哪些省份,有以下:


貴州、海南、廣東、雲南、安徽、四川、西藏、青海、甘肅、新疆、福建、浙江、河南、陜西、河北,共15個省;


有名的城市:在北京工作瞭9年,在上海住瞭4年,旅行過天津和香港。


我沒有把中國都走遍,有很多地方其實還很想去的,比如湖南,寧夏,內蒙古,重慶,但還沒找到機會呢。


這些地方,有的是專為旅行而去的,有的是出差經過或者出差後做的小旅行。


我的旅行多數是自助旅行,我開始自助旅行是從大一。


大一上學期,我拿到獎學金,好像200元。所以在2001年的五一,我就獨自去黃山、西遞旅行瞭,還經過瞭蕪湖,拜訪瞭一個親戚。


這個過程中我運用瞭同學的資源,把在黃山讀書的同學聯系上瞭,住在她的宿舍裡。


這是我第一次自助旅行,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西遞的古村落裡。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徽州男人外出經商,女人在傢裡留守。晚上睡不著,就把銅錢撒在地上,然後一個個在黑暗中摸起來,串在繩上。全部串好,也累瞭,困瞭,就睡覺瞭。


丈夫在外經商,可以三妻四妾的,而這些女人,連村子都走不出去,隻能苦度青春。後來有個很有名的黃梅劇《徽州女人》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那個時代的女人真可憐,感恩我沒出生在那個時候。


在這段旅行中我遇到一位獨自旅行的女性。


她估計1米5左右,比普通人都矮,但看起來很有精神和主見。


她說她老傢是重慶,畢業後在北京工作,經常獨自旅行。我頓時非常羨慕她,心想等我工作瞭,我也經常去旅行,這也為我畢業後去北京工作埋下種子。


在年輕時,遇到的人和聽到的話,常常會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在大學期間我選擇在線教育的雙學位學習,考試時可以選擇不同城市。


我選擇瞭上海和南京,都住在同學那裡,順便旅行。


畢業後我去瞭北京,當然先把北京好好地旅行一番。一到假期,我就到北京之外的城市旅行,我終於過上瞭大一時遇到的那個姑娘的生活。


從2006年到2013年,我開始瞭大量的旅行。尤其在2010年從事人才測評工作,大量的時間都在出差,讓我有機會去到中國的很多地方。


在這裡說說印象深刻的:


在承德避暑山莊,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個朋友在那工作,他幫我辦瞭年卡,第一天用年卡進去旅行,第二天發現有個墻很矮,我們就從那翻進去。


我們有說有笑地走瞭很久,忽然有個人從後面追上來。


他是山莊的保安,追蹤我們很久瞭,累得氣喘籲籲的。


當我們拿出年卡給他看,他氣得臉都綠啦……


晚上在西安的古城墻上遊覽,想下來時,發現大鐵門鎖上瞭。大鐵門外有個老人傢,騎著個三輪,好像是掃大街或者撿破爛的。


我請他幫忙,把包遞過去,他幫我接著。然後我一點點爬上鐵門,從鐵門上翻過來……


在青海出差,入住玉樹賓館。地震後還沒重建,石棉板房隔音效果很差,深夜旁邊的房間幹的啥事(那些你能想到的破事),聽得真真,我和同事備受煎熬。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第一次看瞭天葬場,第一次聽隨行的女孩說她姑姑死後沒多久就到山下的村子裡轉世。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2016年到2019年我和Mike在中國一起旅行瞭甘肅、新疆、香港。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在蘭州的黃河邊,第一次乘坐瞭羊皮筏子,據說以前人們就是坐這個過黃河的。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在新疆住在一個蒙古包,晚上很興奮,到瞭深夜冷得發抖,早上5點就抹黑爬起來趕路,旅行是很辛苦的。



通過這些旅行,我有如下發現:


1、中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大傢的想法比較類似:房子,車子和孩子教育最重要;


2、印象最深的食物:成都的食物,看著很紅,吃起來不辣;甘肅和新疆的羊肉串真好吃;山西和陜西的面食花樣繁多;香港魚丸非常美味;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3、西安滿大街回收禮品,一開始不懂啥意思,後來才知道送禮的人很多,收禮的人就拿去賣。那是2010-2012年期間,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瞭;


4、去黑龍江做訪談,那裡的人說話愛嘮感情,但後面辦事,會有很大壓力;


5、福建的男性40歲瞭,皮膚還是那麼好;


6、雲南大理真是美,尤其是洱海;


7、貴州,街上有人吃飯是幹辣椒粉拌米飯,真是不怕辣;


8、香港很繁華,但是地點太小,住在賓館裡感覺像住在監獄裡;


9、去河南出差,那裡的人很喜歡喝酒,在酒桌上不住地勸。


陜西省和黑龍江省,我因為去給客戶做年終測評項目,這兩個省地市基本都去過。接觸的管理者都是各個地市的管理班子,也感受到濃濃的當地傳統:帶你吃當地最好吃的,然後走瞭還送很多禮。


我記得陜西的一個客戶居然送瞭我本地的雞蛋和鴨絨被,我從飛機上帶回北京。


2

在這裡我重點想聊聊西藏的旅行。我去過西藏三次,均是出差,但在第二次出差過程中,也趕上五一節,然後做瞭自助旅行。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01

我第一次去西藏出差,遇到的都是漢族人。所以第二次我去我就想如果這次我能遇到一個藏族人就好瞭。後來我發現,隻要我向宇宙發個念,這個念就會實現呢!


我去首都機場坐飛機,安檢到還剩下6個人時,忽然停止安檢,工作人員說飛機關艙門瞭。


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大傢抱怨安檢太慢。然後我們6個客戶就要等下一班飛機。


我前面一位男性,就是個藏族人。


我一開始覺得他可能是在北京打工,穿得非常樸素,或者說有點臟破的感覺。


我們聊起來,原來他是西藏一所大學的美術老師,叫加措。他來北京是參加博士生考試的。考瞭好幾次,老師卡在英語上。


我很困惑,他畫藏畫,又不出國,英語有啥用,這考研要求真是太死板。他說陳丹青因為他喜歡的學生老是過不瞭英語,考不上,非常生氣。


不管怎麼樣,我認識瞭一個藏族人,而且還是個繪畫老師,我們成為瞭朋友。


在拉薩我去他的住所拜訪,他給我展示瞭他的繪畫作品。他說有的畫要3個月才能完成,有時候要更久。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他有時候會到大昭寺外面拍照片,然後回來畫。


我問他:


“你是否會繞著大昭寺跪拜?”很多藏民千裡迢迢來朝拜,有的身上套著蛇皮袋,一走一磕。


他說他不去。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去朝拜的,大傢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信仰就好。


我告訴他我很想做個獨自旅行,他來自山南,就推薦我去山南。


他有個同學在寺廟當住持,就讓我去找他。


於是我的山南寺廟之旅就展開瞭。


其實我沒有特別計劃去哪裡,隻要是出去走就很開心瞭。


第一個寺廟我不記得名字瞭,加措的同學是個很好的人,忘記名字瞭,就叫A住持(那是2011年,正好是10年前)


A住持給我安排瞭一個房間,是寺廟的客房,免費的給我使用。


我在寺廟裡逛,看到很多小和尚,各個很機靈。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我想和他們說話,但是他們不會漢語,他們年齡都在十幾歲左右。


A住持和我說,現在的小孩都不願意來當和尚瞭,招人越來越難瞭。


寺廟在西藏具有重要作用,相當於基礎學校和普通高校的功能。認字,長大後學習醫學等都在寺廟裡進行。


A住持還帶我去當地的農民傢,那傢人特別好客,給我拿來很多零食,但是我吃不動呢!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他們還給我展示正在建的房子,說明年你來就可以看到新房瞭,對生活充滿瞭熱情。


我特別喜歡喝酥油茶,又甜又咸,喝完好幾個暖瓶(他們是把酥油茶放在暖瓶裡的)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A住持說,你真能喝啊,很適應這裡的生活啊!


是呢,我在西藏沒有什麼高原反應。


現在想想我和西藏是有緣分的,和那些寺廟和僧侶都也是有緣分的。


在寺廟住的那晚,實在太安靜瞭,覺得自己都和世界遠離瞭。


旅行繼續,我讓A住持推薦其他寺廟。他推薦瞭一個佛學院同學所在寺廟,那個同學也是住持。


我隨瞭喜,謝過A住持,開心地離開。寺廟小和尚還來送我,幫我拿包。和他們相處一下午,還是培養點感情出來。


02



到瞭第二個寺廟,我直接找住持。這個住持見到我有點驚訝。


他後來說:“我從來沒見到一個女性在西藏獨自旅行,還大搖大擺地進寺廟找住持!”


哈哈,這個住持很逗,就叫他B住持吧。


我真沒覺得我和他們有啥不同,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我們年齡相仿,就有很多話題可以聊。


他說藏族傢庭,都會選擇一個孩子去寺廟當和尚。他有哥哥和妹妹,他是那個被選中的孩子。


“我覺得我上一世可能是屠夫,所以這輩子做和尚,來贖罪。“他說。


B住持剛從佛學院畢業,就來到這個寺廟當住持,他思維很現代。


他和我說他出去辦事遇到的情況。


“我坐大巴,保安上來檢查,都會檢查我啊!”

“可能你的僧袍太吸引人瞭,一看就和別人不一樣。”

“有一次我都把身份證給保安瞭,他還問我哪年出生的。”

“估計保安見你也很激動呢,都忘記看身份證瞭!”


然後我們倆哈哈大笑。


在B住持的辦公室裡,有好幾個和尚在誦經,非常認真。原來這也是一種功課。


他的寺廟裡沒有客房,掏錢給我住旁邊的賓館,我也隨瞭喜。


離開這個寺廟,我打算去一個非常有名的寺廟桑耶寺。


正好B住持也認識那裡的住持,我就讓他推薦一下。B住持告訴我桑耶寺傢大業大,有自己的商店和車隊。西藏很多寺廟都需要自給自足。


B住持的寺廟沒有那麼有名,他們就經常給周圍的村民做法事——有人去世,就去超度,會有一部分收入。麥子長出來,去念佛,主人傢也會支付費用。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莊稼長出來也要用念佛加持,祝福,來年才能更好豐收呢!



03



去桑耶寺需要很遠的路,我先在山南找瞭賓館。賓館主人是漢族人,住賓館的都是來挖冬蟲夏草的外地人。


在去寺廟的路上,我上瞭渡船,沒有零錢付錢,旁邊一個人主動為我付瞭。感覺這裡的人心賊好!


桑耶寺真是很大呢,香火鼎盛,很多人在外祭拜。我看到一個小喇嘛在門口跪拜,我就問他住持住哪裡。他告訴瞭我,我去找。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住持外出,徒弟問瞭情況,電話裡請示瞭師傅,就讓一個喇嘛帶我去吃頓飯,然後參觀寺廟。


這個喇嘛中文沒那麼好,我們是連比帶劃地溝通。他是20多歲才出傢的。我們吃飯的飯店就是寺廟裡的,我也看到瞭他們的車隊,外出采購都是自己的車隊負責。


看來做住持不容易,需要商業和管理才能。


吃完飯另外一個喇嘛帶我參觀各個殿堂,他的中文不錯,我們能簡單溝通。我問他,為啥這裡的僧侶都吃牛肉呢?正常來說,僧人是吃素的。


他解釋說西藏太冷,需要禦寒。他帶我進入一個殿堂,裡面有密宗的雕像。


他說,在西藏學好中文很重要。


這句話好熟悉,就像我們說的——學好英語很重要。原來大傢都在為學習語言發力呢。


結束瞭參觀,我一個人站在院子裡。忽然看到那個小喇嘛,就是我進門問路的小喇嘛。我們聊起來瞭,他來自青海,在周邊的山洞閉關。


小喇嘛叫丹貝,她媽媽在生完孩子後出傢瞭,他和哥哥,爸爸也都出傢瞭。


他是個高高的,看起來很有靈性的喇嘛。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他帶我看瞭一個房間的壁畫,壁畫破壞得很厲害。他說壁畫上描述的是地獄的情景,他說到地獄很驚恐的樣子。


我並沒有感覺,因為我不是佛教徒。


他帶我去寺廟的外面逛,我好奇問他多大瞭。他說17歲。


“我31歲,比你大14歲呢!“但是我們溝通起來並沒有隔閡。


他談到自己在旁邊山洞閉關的事情,有時一天就吃一點,有時候什麼都不吃。他經常會看到兔子進他的山洞。


我簡直不敢相信,他才17歲,漢族的孩子正讀高中,他居然去山洞修煉。


可能好久沒有和人聊天,所以逮著一個人好好聊。


他還沒吃飯,我們去旁邊一傢飯店裡,他點瞭藏包子,我一看,分明叫餃子啊!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我說我來請你吃吧。他堅持自己來付錢,經常有好心人給他錢。


他很喜歡我的照相機,拿著它拍瞭很多動物的照片。


有個遊客問,你們認識多久瞭?我們說今天認識的。


他說看起來像認識很久的,你們很有緣分啊!


丹貝說過,他覺得自己上輩子是漢族人,所以見到漢族人的我,就比較親近吧。


我下午要返回,匆忙告別他,雖然他很依依不舍的。


但是我還是錯過瞭唯一的大巴,盡管我提前已經支付瞭費用。


我看到一傢人,開車要走。我請求是否能搭我一下,我們的目的地相同。這對夫妻,帶著兩個女兒,一個老母親。


他們答應瞭,讓兩個小姑娘到後備箱裡,她們半躺著在那裡玩,這個小轎車隻有4個座位。我一開始挺不好意思的,我占瞭小姑娘們的座位。但看她們倆在後備箱玩得很開心,我也釋然瞭。


這裡的好心人太多,遇到困難,總有人出手相助呢!


在西藏旅行,有時間我坐在公交車上,看著藍天白雲,那些憨厚的藏民,成群的牛羊,滿心開心,感到由衷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我在其他地方沒有感受到的。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後來我和小喇叭丹貝還偶爾通電話。他展示瞭自己的很多才藝:繪畫,音樂,唱歌。小小年齡很多事情上看得非常智慧。


我記得他說:


”在愛這件事情上,是沒有年齡大小的。“


愛是不分年齡的,年齡相差多大的人相愛,那個愛都是愛。


可是我們在現實中肯定不是這樣想的,總覺得相差那麼大的人相愛,一定另有所圖。


之後我不斷地向外探索,國外旅行,海外志願者,到自己做獨立咨詢師。我感覺當自己經歷越多,越開始瞭向內走,和自己在一起。


而丹貝呢,他還俗瞭。有一次在微信上聊天,他說和哥哥一起還俗,有時候挖冬蟲夏草,有時候做酸奶,還問我是否認識買傢。


然後他結婚瞭,有瞭孩子。


在他朋友圈裡展示的是孩子,然後孩子旁邊是大把的錢。可能是孩子滿月,別人給是紅包。


有一張照片,是他拿著錢咧嘴笑。


世事變化太快,那個曾經靈氣的臉變成瞭寬碩、為生活奔波的臉孔。


其實心裡還是挺難過的。


我想這是他的體驗,他先是一個小喇嘛,但他想要去體驗普通人的生活。當他體驗完瞭,也許繼續做個普通人,也許以另外一種方式進入他曾經的佛學和藝術世界。


而我的體驗,先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上學,工作,旅行,結婚,經歷瞭該經歷的,然後就想回到內心,回到單純的生活中。


我們倆正好相反。


遇到他,他向我展現瞭:一個人需要去體驗,在體驗中去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認為好的,不一定適合你。你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就去體驗吧。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名師開悟,這是成長過程的重要途徑。


3

而在中國的大量旅行,讓我對文化以及各個地方的人瞭解很深。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人,和對方聊一會兒,就大致能知道他來自哪裡。而我做咨詢,客戶來自哪裡,我都能猜到TA所處地域的文化對TA帶來的影響。


而通過這些旅行,我親身驗證瞭以下的法則:


一、當你發個念,宇宙就會回應,這就是意識的強大作用

比如我想遇到藏族人,很快就會遇到一個。這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我發現隻要我想一個事情,短的在幾天就可以達到,長的在幾年就可以達到。我處處“心想事成“。

二、當你有困難,總會有人幫助你

這是我屢試不爽的體驗,不管我遇到什麼困難,都有人來幫助。這個世界是非常善良的,宇宙就是通過各種方式來照顧你。我膽子很大,因為我心存善念,就會吸引心懷善念的人來幫助我的,所以也沒啥好畏懼的。

三、多數的人都過著傳統,普通的生活

大傢多數就是結婚生子,養傢。到各地旅行,體驗生活的人還是少數。很幸運我是其中一個。

四、 如果你內心期待有趣的人出現,就會出現有趣的人

我每次旅行都想有點啥奇遇,結果都會有特別的經歷,感受人生的驚奇。


地球就是個遊樂場,你遇到的這些人都是你的玩伴。大傢盡情玩耍,玩累瞭各回各傢,第二天再遇到新的玩伴。


感謝那些在旅行過程中遇到的玩伴們,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神奇。


關於旅行海外篇,下次分享。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本文作者:王虹老師

旅行帶給我的成長|國內篇

火把生涯®創始人

中國職業規劃師,資深職業規劃咨詢導師

職業規劃類書籍《覺醒》作者

作為國內職業規劃的先行者,從2010年開始從事職業規劃咨詢,在近10年的職業咨詢中累計咨詢近千個案,具有豐富的職業咨詢實戰經驗。

王虹老師在從事職業規劃咨詢的過程中,不斷勇敢地探索,對心理學,原生傢庭以及個人成長、親密關系都有深入研究,咨詢功底深厚,對職業問題的剖析全面而深入。咨詢尤其擅長職場中高端人士、各類女性群體、留學生、海外華人,客戶遍及中國各個省份以及中國香港,英國,美國,新西蘭。

王虹老師至今已經旅行16國,跨越5大洲,並參加18個月海外志願者項目,在美國工作1年,在非洲馬拉維工作6個月,成為在美參加此項目的第一位中國人。

2017年9月開設職業規劃實戰案例督導班,培養實戰型職業規劃師;

2017年10月建立國內首傢女性職業成長平臺,目前在線3000多位女性;

2018年6月建立女性年度職業成長南丁班,兩期累計學員440+位;

2018年8月建立職業規劃咨詢團,有5位咨詢師;

2018年12月推出職業規劃新書《覺醒:把人生設計成你想要的樣子》;

2019年1月創立火把咨詢師俱樂部,旨在為國內職業規劃咨詢師提供溝通平臺;

2019年3月開設職業規劃師咨詢實戰班(基礎班),致力於培養新手咨詢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肯丁 的頭像
    肯丁

    旅遊世界

    肯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