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沉浸式”消費體驗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各種沉浸式消費項目層出不窮,劇場演出、展覽參觀、旅遊體驗等各領域對沉浸式新模式的應用在收獲瞭觀眾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著消費者的體驗感。六月份,文旅部公佈《“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並強調瞭沉浸式體驗項目,並且設立瞭要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00個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目標。
所謂沉浸式夜遊,就是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技術應用到景區夜間遊玩的開發上,讓景區夜間遊玩不隻局限在燈光展示、影視演出上面,而是將聲、樂、舞、光等表達方式更好的結合在一起,發揮當地的人文藝術特色,讓遊客置身其中,更好的體驗當地特色,感知當地文化。
國外經典案例有:
蘇格蘭“荒野”燈光秀
韓國釜山sealife海洋館
目前國內景區沉浸式夜遊的典型例子之一便是七月份鳳凰古城沱江落地實施的中國首個水上沉浸藝術遊船體驗項目《湘見·沱江》,借助高科技光影設備,依托獨特文化底蘊,借助文學作品《邊城》,帶給觀眾視覺盛宴的同時,將景區人文內涵繪聲繪色的展現在遊客面前,讓遊玩不隻是賞景,還能瞭解、學習景區的文化,大大提升瞭遊玩價值。
《湘見·沱江》
還有浙江杭州上塘古運河景區按照4A級標準重磅打造的沉浸式夜遊項目《如夢上塘》,這一夜遊項目的開展不但可以吸引大批遊客拉動該區域的經濟增長,而且可以作為上塘古運河景區的新名片,將該區域的特色更好展現出來。由溱湖文化旅遊集團打造的首部行進式夜遊燈光演藝秀《一夢到溱湖》作為沉浸式夜遊的案例,一樣給遊客帶來瞭驚艷的遊玩體驗。
《一夢到溱湖》
《一夢到溱湖》
文旅政策支持是景區發展方向的重要指南針,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新迭代的消費體驗與消費觀念需要景區不斷發展升級以適應廣闊的市場並且收獲良好的經濟效益。景區不斷被開發,景點不斷被創新,如何在升級創新過程中更大地發揮景區的價值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除瞭將高新科技註入景區運營,夜間遊玩模式的開發無疑是個好的發展方向。
《“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結合水上遊藝項目的開展,夜間遊玩模式可以最大化發揮景區效益---白天景區賞景遊玩,夜晚遊船進一步瞭解風土人情。通過鳳凰古城沱江沉浸式遊船觀光項目,我們可以看到夜遊項目的開展能有效發揮文化優勢---提起湘西,提起鳳凰古城,很多人都聽過沈從文的《邊城》,聽過翠翠這個名字,關於這本書,關於這個人,究竟有什麼故事呢?以往的旅遊參觀模式可能並不能讓遊客知曉其中的文化內涵,而今沉浸式夜遊模式的開展,可以通過激光水幕電影、表演與燈光結合等多種形式向遊客展示出這些文化內涵,讓遊客瞭解到在這片景區曾演繹過怎樣有趣的故事。
沉浸式夜遊模式的開發除瞭幫助一些景區打破瞭發展瓶頸,還在萬變不離其宗的旅遊發展模式中突出瞭每個景區各自的特點:或許開展的旅遊項目一樣,景區類型一樣,但獨特的文化內容可以讓景區脫穎而出,甚至獨樹一幟。沉浸式夜遊項目與當地文化特色的融合,可以更好的展現景區的人文內涵,讓遊客更好的參與其中,各種形式的互動還可以增加與遊客的粘性,增大遊客再次消費的可能性;同時,夜遊模式延長瞭遊客的停留時間,利於增加遊客的好感度。
科技日新月異,遊玩創意層出不窮,燈光秀、水幕電影、船體投影、虛實結合造景展現、文化IP演繹、多形式融合等手段的運用在景區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夜遊模式,讓景區夜遊不再是單純夜晚賞景,伴隨沉浸式發展浪潮,迎接景區發展新高度。
關註我,帶您瞭解更多關於智能遊藝、掃碼遊船的信息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搜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