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老街,應該是海口市最為知名的歷史文化建築瞭,甚至可能還是整個海南省最為出名的歷史建築景點。基本上所有到海口旅遊的遊客都一定會去一趟騎樓老街。而2009年,騎樓老街也成為首批入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景點。
中國各地,古城古鎮眾多,歷史名街也不在少數,那麼並不怎麼出名的海口騎樓老街為何能夠最早獲此殊榮呢?當然是靠著它建築的唯一性,以及歷史背景的獨特性。在中國的眾多古城古建築,尤其是歷史老街之中,其實有很多都是大同小異的,比較雷同。但是這騎樓老街就是蠍子拉屎(毒)獨一份,隻有在海南能夠看到,而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海口的騎樓老街。
海口的騎樓老街主要分佈在一些老街區,占地面積約兩平方公裡,可通過地圖軟件直接導航前往。其中中山路一帶是最為典型的騎樓風貌,現在已經成為車輛不能通行的步行街,也是遊客最多的街道。街道兩邊各種店鋪林立,是遊客吃飯購物的首選。
其他街道就並沒有完全封閉瞭,當地居民可以正常通行,騎樓之中的店鋪也多是服務本地人的普通店鋪,而不是專門服務遊客的旅遊店鋪。不過這樣的街道反倒是更有生活氣息,更能讓人領略這些騎樓最初建設起來時候的車水馬龍之景象。
雖然騎樓老街之中,最古老的建築可以追溯到700年前的南宋,但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的建築都還不到一百年。這些建築基本都是修建於上個世紀的20-40年代,距今八九十年。
晚清、民國時期,東南沿海一代興起瞭一股“下南洋”的熱潮,不少人都開始背井離鄉到東南亞各國謀生賺錢,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海南人。下南洋的這些人之中,有不少會永久地移民到當地,但是大部分人在當地賺瞭錢之後,還是會回到傢鄉生活。
在南洋賺到錢的人,回到傢鄉最愛幹的事就是買地建樓,於是一棟又一棟的騎樓被修建起來,最終連成瞭一條又一條的街道,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騎樓老街。也正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從南洋回來,所以也將南洋這種騎樓的建築風格帶瞭回來。
騎樓建築最早建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又經過地中海一代流傳到瞭東南亞各國。然後又由下南洋的中國人將這種建築風格帶回到瞭海南。所以說海口的騎樓老街也可以看做是一個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結晶。既有歐式建築的華麗,又有南洋建築的實用,亦有些中式建築的典雅。並且還能看到一些印度和阿拉伯建築的影響,可謂是世界建築文化的集大成者。
正是因為這些騎樓老建築背後的文化交融與歷史故事,所以我們今天在騎樓老街看到的這些建築基本都是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築。
騎樓老街看到的基本都是兩三層的矮樓,最高的也隻有五層。當然,五層樓在當年已經算是海口的標志性建築的瞭,風光一時無兩。
這些騎樓上面都是住宅,下面都是商鋪,所以可以想象當年這裡就是非常熱鬧的商區街道。而騎樓獨特的建築風格也為逛街購物的人們提供瞭方便,即可擋雨又可遮陽,並且還很好地實現瞭人車分流。
顧客不用擔心下雨天或者大太陽天逛街太遭罪,商鋪也不用擔心天氣不好的時候客流量太少。這樣的建築真是與東南亞和海南等地的氣候條件完美契合。
今天,在這些騎樓上還能看到很多當年的商號、手書的招牌,以及一些後來的標語,每一個都帶著歷史的印記展現在我們面前。歷史上,曾有十三個國傢在這裡開設瞭領事館、教堂、郵局、銀行、商會,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
總得來說,海口的騎樓老街還是一處非常不錯的旅遊目的地。雖然它的年代並不久遠,但是每一棟建築都是真實的歷史建築,沒有為瞭發展旅遊才復建起來的現代仿古建築。在這裡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些並未走遠的,荏苒歲月中的崢嶸歷史。